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
2015-11-28任美玲
任美玲
【摘 要】本文从“‘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所指何人”、“‘僧所推抑或敲之门是谁的门”、“联系整首诗的意思,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等几个方面,探讨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关键词】贾岛;《题李凝幽居》; 推、敲
中图分类号:I206
“推敲”是一个古今有名的典故。现在人们把写诗作文时的斟酌文字句段叫推敲。
典故说的是唐诗人贾岛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其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句中的“推”在敲定的时候有一个故事:贾岛骑着毛驴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琢磨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在驴背上一会儿做推的动作,一会做敲的姿势,走火入魔般的滑稽引起路人的讪笑。又由于神情太专注竟然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被人捉去让韩愈发落。没想到韩愈这位诗坛领袖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跟他一见如故,帮他斟酌、助他推敲。在韩愈看来“敲”比“推”好,因为是别人家的门而非自家的门,从礼貌的角度讲,“敲”字比较妥当,“推”字显得鲁莽,何况还不知道这门是拴着的还是闭着的。如果是闭着的还好说,一推即开;如果是拴着的,推也推不开呀。所以韩愈建议贾岛用“敲”字。贾岛也采纳了韩愈的建议,可就在“僧敲月下门”几乎已经盖棺定论的时候,一位叫朱光潜的美学家写了一篇题为《咬文嚼字》的文章对此提出异议:“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韩愈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文章流传至今,见地独到无偶;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著作颇多。两人都是名流,都是文豪,都是大家,对于“推”和“敲”却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那么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呢?这就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所指何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的题目中提到的李凝会不会是个僧人呢?据有关李凝的介绍显示:李凝是个士人,而非僧人,他从来没有出家当过僧人。
而据姚合《寄贾岛》记载: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贾岛早年是个僧人,但后来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贾岛是个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由此看来,“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指的就是贾岛而非李凝。
那么,贾岛所敲之门是自己住的寺庙里的门还是朋友李凝的门呢?
二、“僧”所推抑或敲之门是谁的门
我们知道,诗词的标题中,“题”即题写、书写的意思。古时候,凡酒店、寺庙、旅游胜地等公众场合,都用白泥抹壁,供游人留诗题词(大约从唐末开始,宋朝盛行)。如《题西林壁》是作者题写在西林壁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是作者题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是题写在佛寺禅院墙壁上的一首诗,《水浒传》中宋江的反诗也题写在浔阳楼白粉墙壁上。《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也是题写、书写之意,是贾岛拜访李凝时书写在李凝幽居墙上的一首写景诗。僧所去之所不是寺院,而是朋友李凝的幽居;“僧”所推之门是李凝幽居之门,而非寺院的门。所以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是不对的。既然门是李凝的门,李凝幽居的门,是别人家的门,而非自家的门,当然用“敲”比用“推”好,“敲”是礼貌之举,朋友关系再好,也得讲究礼貌,何况古人最讲究的是礼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三、联系整首诗的意思,到底用“推”
好还是用“敲”好
众所周知,分析探讨诗句最忌讳的就是断章取义,只有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才是研究诗句表达是否恰当的上上策。“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题李凝幽居》。全诗为:
闲居少邻井,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从整首诗看,“闲居少邻井”是李凝闲居,李凝少有邻居往来,因为李凝是著名的隐士;“草径入荒园”是李凝的荒原,是李凝居处僻静环境的表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描写的是李凝幽居幽静的景致,体现的是贾岛“清奇雅正”的诗风,再现的是贾岛不愧为“清奇僻苦主”。至于“暂去还来此”是贾岛拜访李凝未遇,暂时回去,以后还来此,因为“幽期不负言”,贾岛跟李凝已经相约见面,所以他不能违背诺言,失信于人。
综上分析,笔者赞同韩愈的观点:“僧敲月下门”,而不苟同朱光潜的看法:“僧推月下门”。无论从礼貌的角度、还是从诗意的角度考虑,“敲”都比“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