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发力与书法行笔内在联系的研究
2015-11-28周奇辉
周奇辉
【摘 要】中华历史文化的两大瑰宝是书法和太极拳,这两个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两者都是力与美的高度结合,都有着高度的修养性的功能和健身健心的作用,两个在许多的方面都是相同的,本文就陈氏太极的缠丝劲和毛笔书法之年的关系进行了本质上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太极拳;毛笔书法;联系
中图分类号:J292
太极和书法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珍贵的瑰宝,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其一直都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太极拳讲究刚柔并济,是既可以健身又能够防身的传统拳术,深受着广大群众的喜爱,两者都会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健康,都是某些力量的传达,以太极拳的劲和书法的力道进行对比,练拳讲究的是“翻转掌心”和“旋腕转膀”;但书法则是讲究“翻转笔锋”和“旋腕转膀”。本文就两者的对比性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两个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蓄势发力
陈氏太极和毛笔书法力在发力上,都有着相同的原理,在陈式太极拳中,有“掩手肱捶”,其动作技巧的基本结构是:预备,再发力,发力后三个动作构成,发力之前的预备动作是:首先,使小腿弯,曲左脚处于右脚的内侧,在两臂外旋而向前收头,两臂外旋,上体稍微向右转动,而脚也要跟着向左开步,而两臂相互交叉于小腹的右侧,使得手掌心向下;再就是上体转正,两个手掌分开与身体的两侧,高度和肩膀持平,手掌心向外。发力动作:重心向左转移,上体向左转,同时腿部弓步。同时,右拳旋转式,向前打出。当结束发力的动作以后,则人身体的神经核肌肉也随之放松。这样打出的太极动作就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其成熟的内力。而就书法来所,其力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的结构和章法;二是,点画中所蕴含的力,因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常说的笔力需要把“把动作的某一顷刻呈现到眼前”,例如在《吴均诗帖》中,其线条圆厚而内敛,行笔具有流线感,滋润而爽快,具有弹性,这就和太集中的“捋”相似,以蓄放之势居多。这种力量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劲,虽然看起来可能不是很起眼,但是却蕴含着动人心魄的力量。太极拳中的“捋”就能够很好的显现出来,既要“微微拿住”,这也就是以力量运用在笔锋中,运用“蓄力”的过程,不断的使得力量在纸上体现出来,使得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二、刚柔相济
刚柔。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所谓的“刚”则是指坚硬、刚硬、果断的意思;所谓“柔”主要讲的是柔韧、不丢不顶等等,柔劲则更主要偏向于韧性;而刚劲则更侧重于弹性,主要是用来进攻和反抗。“刚”在陈式太极拳中,主要以丹田为核心,是在身体放松的时候,同时借助脚踏力量所具有的反弹力,在一瞬间爆发出的爆发力,也称之为弹力,例如陈氏太极中的“柔”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例如陈氏太极中的“云手”、“倒卷肱”等等都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毛笔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以柔克刚,例如从《玄秘塔塔碑》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出,其比划犹如刀一般,就是所写出的字让人们有着刻在纸上的感觉,毛笔这看似很柔软的物体而充当“杀手”的就是这个。
三、承转起合
转。太极拳的转缠就像是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主要是体现在缠丝旋转上在平时运动的时候运用此劲,因此此劲自然地行乎肌肤之上,在与人交手的时候体现,而自己却不知道,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其缠有以下几种:内缠,外缠;顺缠,逆缠;左缠,右缠等。而在书法中,它的线条和太极拳的缠丝劲中缠丝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太极拳可以分成顺缠和逆缠两种缠丝劲,顺缠其掌心由内向外翻手臂向外旋转,是由内而外的一种;顺缠的时候呼气,并且释放身体的力量,而逆缠是由外到内的一种力量,则恰恰相反是其掌心由外向内翻,逆缠的吸气,手臂向内旋转,而积蓄身体内的力量, 这两种缠丝,都存在于太极拳的动作中,而且一直都贯穿其每一个动作。书法在书写的时候需要讲究如何把力量传达到笔的顶端,并且表达在纸上;太极的缠丝讲究“四两拨千斤”的缠丝劲。
四、神形结合
神形。结合书法,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很好地体现,需要有生气。同时,太极拳也是以有生气为贵也,是道法自然。行拳的时候需要气韵流畅,具有生机,轻灵而不死板。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精神需提得起,方无迟重之弊。重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书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特别是对于行书、草书,都有着“字字欲仙,笔笔欲飞”的感觉。犹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有着欲断还连之势。这些和陈氏太极的“柔运化,刚落点”,也是相通的。书法要以神气为主,没神气也就没有美丽而言。对于人世间的万物来说,每个生物都具有各自的灵气,因此书法欲求其美,必有所象。这一点也和太极拳极为相似,然而取象是指取其意向,要不局限于形似,而以神似为最佳。取类比象,唯意是从。所谓的气足神完。不是拘于一格一式一招,末技之为用也。太极拳与书法也都是一致的,无往不复,首尾相连的圆道观念。如:书法中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太极拳中有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有前即有后意要向上即寓下意等。
五、结束语
陈式太极拳缠丝的发力特点浑身散发一种暗劲,以腰背领全身上肢转动发力。毛笔书法运笔处处渗透内力,发力以腰腿带肘运用手腕发力。陈式太极拳呈一种螺旋振荡式的爆发力,缠丝的刚柔结合。毛笔书法运笔,而刚过后则要求在方点要表现出刚劲,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柔软的行气。缠丝的旋转是陈式太极拳主旨,通过“挤、折”等动作,太极拳的运劲如抽丝,和书法运笔的传递出书写者的内劲一样。主要从中国文化的陈式太极拳和毛笔书法谈二者缠丝和运笔的相同之处,体现形神结合,终归还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整体统一原理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万应钧.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何英.经典太极拳大全[M]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
[3]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4]王宗岳.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