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标准顺风向风载计算比较

2015-11-28刘天英段英连

吉林电力 2015年6期
关键词:风载美标风压

刘天英,张 晗,段英连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春 130021)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国内工程公司开始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承揽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在标书中直接要求采用美国标准设计,有的公司聘请美国咨询工程师进行图纸确认。美国咨询工程师熟悉美国标准(以下简称美标),不了解中国标准(以下简称中标),而中国工程设计人员熟悉中标,这就阻碍了图纸的确认。为便于交流并顺利执行项目,了解美标非常必要,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外项目采用美标设计。风载为作用在建(构)筑物上的基本荷载之一,控制建(构)筑物的安全。风载进一步细分为顺风向风载(平行于风向)、横风向风载(垂直于风向)和扭转风载。顺风向风载在结构设计中最常遇到,所以有必要对中美标准顺风向风载的计算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对结果的影响。

1 顺风向风压

美标ASCE 7-10《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最小设计荷载》对于封闭和部分封闭刚性建筑的主要受力体系设计风压为:

p=qGCp-qiGCpi

式中:q为风速压力;G为刚性结构阵风系数;Cp为外部压力系数;Cpi为内部压力系数;qi为内压。

对于封闭和部分封闭柔性建筑的主要受力体系设计风压为:

p=qGfCp-qiGCpi

式中Gf为柔性结构阵风系数。

对于迎风面墙按q=qz计算,qz为地面以上高度z 处的风速压力;对于背风面墙、侧墙、屋面按q=qh计算,qh为屋面平均高度h 处的风速压力。为便于对比,不考虑内压,则美标公式简化为p=qGCp及p=qGfCp。q=0.613 KzKztKdv2,式中:v为基本风速;Kz为风压暴露系数;Kzt为特殊地形系数,对于一般地形,取1.0;Kd为方向系数,对于主要抗风体系取0.85。对于位于一般地区的建筑物,为建立顺风向风压p 与基本风速v 的关系,进一步推导得出,p=0.613GCPKzKdv2或p=0.613GfCPKzKdv2。

中标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于顺风向风载的计算见参考文献[1]。

从中美标准计算风压的公式中可以看出,风压均是在基本风速平方的基础上乘以一系列系数得到,数值系数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空气密度取值不同造成。中标没有方向系数概念,其他系数虽然在形式有点区别,但各系数之间有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风压系数对应关系

2 基本风速

从中标基本风压定义可以推出基本风速v0定义为当地空旷平坦地面(标准中地面粗糙度B 类)上10m 高度处50年一遇10min内的平均最大风速。美标基本风速v 定义与中标不同,为当地空旷平坦地面(标准中地面粗糙度C类)10m 高度处3s内的平均最大风速,重现期根据建筑风险等级确定。

中标规定,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承载力设计时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但并没提及风险等级。美标根据建(构)筑物用途以及风载对人生命财产危害程度将建(构)筑物风险等级分为四类(见表2)。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取不同重现期。风险等级Ⅱ类建(构)筑物,平均重现期700年。风险等级Ⅲ、Ⅳ类建(构)筑物,平均重现期1 700年。风险等级Ⅰ类建(构)筑物,平均重现期300年。

从中美两个标准基本风速定义上,可以看出有两处区别,分别为重现期及时距不同。重现期中国取50年,而美国重现期根据建筑物风险等级不同取值不同。时距中国取10min,而美国取3s。中美标准风载参数的取值虽然不同,但可以进行换算。关于时距的换算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基本风速v3s与中国基本风速v10min关系为v3s=1.42v10min。

对于不同重现期间基本风速的换算,欧洲钢结构协会规定了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进行计算,欧洲钢结构协会规定的换算系数是以重现期为50年的风速为基准,其表达式为:

表2 美标建(构)筑物风险等级分类

表3 中美标准不同时距时基本风速的换算系数

式中T为重现期,例如对于美标风险等级Ⅲ类建筑物,重现期T 取1 700年,美标基本风速v与中国基本风速ν0的关系为v=1.31ν0。那么最终美标基本风速v=(1.31×1.42)ν0=1.86ν0,可见对于风险等级为Ⅲ类建筑物,美标基本风速为中标基本风速值的1.86倍,对于其他风险类别的建(构)筑物,此值在变化[2]。

3 基本风压参数

3.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大的规律,主要取决于地面粗糙度[3]。在这一点上,中标和美标一样。中美标准分别采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和风压暴露系数Kz来体现风压变化,其实就是体现在不同粗糙度地面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中标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 四类,美标地面粗糙度分为B、C、D 三类。根据相关文献,中美标准地形类别的划分存在大致的对应关系见表4[4]。

表4 中美标准地形类别对比

为便于应用,中标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取值列于GB 50009—2012表8.2.1,可直接查阅。已知α为指数,zg为大气边界层高度,美标风压暴露系数Kz可按下式确定:

当4.572 m(15ft)≤z≤zg时,Kz=2.01(z/zg)2/α

当z<4.572 m(15ft)时,Kz=2.01(4.572(15)/zg)2/α

美标指数α,大气边界层高度zg取值见表5。

表5 美标指数α、大气边界层高度zg取值

从GB 5009—2012 表8.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列表看出,同一地形类别中美梯度风高度是不同的。中标A 类地形的梯度风高度为300m,B、C、D类梯度风高度分别为350、450、550m;而美标B 类地形的梯度风高度为365.76 m,C、D 类分别为274.32、213.36m。对中标地形类别B,100m 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100为2.00,而10m 处μ10为1.0,二者比值为2;对美标地形类别C,100m 处风压暴露系数K100为1.62,而10m 处K10为1.0,二者比值为1.62。同一地形类别中,中标不同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10m 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比值要高于美标,也就是说,中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要快于美标,主要是由于梯度风高度和指数不同造成的。

3.2 体型系数

中标GB 50009—2012对于风荷载体型系数μs的计算见参考文献[1]。与中标风荷载体型系数对应的是美标压力系数Cp,在美标ASCE 7-10 中表27.4-1中给出常规矩形不同屋面形式建筑物的压力系数。对于常规矩形建筑,与中标不同的是,不论多高,背风面的压力系数均与建筑长宽比有关,见表6,表中L为建筑物平行于风向尺寸,B为建筑物垂直于风向尺寸。

表6 美标墙压力系数Cp

3.3 风振系数

美标刚性结构阵风效应系数G 取0.85或根据公式G=0.925[(1+1.7gQIzQ)/(1+1.7gvIz)],柔性或动力敏感结构阵风效应系数Gf=0.925{[1+式中:Iz为z 高度处的紊流强度;Q为背景响应系数;R为共振响应系数;gQ、gR、gv为规范取值系数。美标将基本自振频率小于1 Hz的细长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定义为柔性结构,刚性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平均屋面高度h不大于18m;h 不超过最小的水平尺寸。美标计算阵风效应Gf时,并没有分段计算,而是采用结构相当高度0.6 h 处的Gf来作为整个结构的阵风系数。中标GB 50009—2012对于风振系数βz 的计算见参考文献[1]。

中美标风动力系数虽然公式不同,但均考虑了地形类别、背景分量以及共振分量等因素。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中标风振系数永远大于1,而美标则可能小于1。

4 算例

算例1:某封闭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20m×20m,总高度为14m。共4层,顶层层高4m,其余3层层高3.33m。位于美标地形类别为C类,风险等级为Ⅱ级,相应700年一遇基本风速为49m/s。对应中标的粗糙度类别B类,基本风速为28.2m/s。中标风振系数βz=1.0,美标的阵风效应系数G 可取0.85。为便于计算,将总高14m 分为两段,下部10 m及上部4m。基于中美标准的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见表7,表中S为迎风面积。

表7 中美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

算例2:某钢结构框架,设钢支撑,螺栓连接,金属墙板封闭。平面尺寸为30 m×30 m,层高3.33 m,共30层,总高度为100m。美标参数:地形类别为C类,风险类别为Ⅲ类,相应的1 700年一遇基本风速为52m/s。对应的中标参数: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基本风速为28 m/s,考虑1.1倍后基本风压ω0=0.54kN/m2。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3.75s,第一振型自振频率为0.3 Hz。基于中标GB 50009—2012与美标ASCE 7-10分别计算风荷载,根据计算结果中美标准迎风面墙风压对比见图1,背风面墙风压对比见图2,中美标准风的动力系数对比见图3,分段点风载对比见图4。本例刚度、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为便于对比,图中均取为10m 一段。

图1 中美标准迎风面墙风压对比

5 结论

a.同一场地,中美标准基本风速数值不同,因为中美基本风速时距及重现期不同。中标基本风速时距为10min,而美标时距为3s。中标基本风速重现期取50年,而美标重现期根据建筑风险等级不同取值不同。

图2 中美标准背风面墙风压对比

图3 中美标准风的动力系数对比

b.对于常规矩形截面建筑,中美标准的风载体型系数相近,而同一场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中标变化幅度要大于美标。

c.建筑背风面的风压美标显著高于中标,因为美标对于背风面全部高度均取屋面高度处风压。

d.中美标准确定刚柔结构时限制条件不同。动力系数中标高于美标,随高度增加,差距加大。美标阵风效应系数取相当高度0.6 h处的值进行计算。

e.无论是刚性建筑,还是风敏柔性建筑,美标风载标准值均高于中标风载,比值在1.6以上,差值较大,设计时应注意。

图4 中美标准分段点风载对比

f.虽然美标风载标准值高于中标风载,但不可简单认为美标安全度高于中标。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中标风载分项系数1.4,美标为1.0;另外还需对比抗力方面要求。

[1]刘天英,丁雪涛,张之川.中俄标准顺风向风载计算比较[J].吉林电力,2015,43(4):5-8.

[2]刘天英,齐秋平.中外规范基本风速对比分析[J].钢结构,2012,27(12):57-59.

[3]黄本才.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侯建国,罗雯等.中美规范风载设计规定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7(增刊):43-52.

猜你喜欢

风载美标风压
天山煤电公司106 煤矿自然风压的规律研究与应用
关于防火门耐火完整性在国标、英标、欧标和美标中的比对分析
飞机舱门地面风载响应特性研究
高速列车通过防风过渡段的运行安全性研究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风屏障导致的风载突变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研究
唐钢冷轧美标低碳钢带填补省内空白
高层建筑风荷载有哪些计算要求
天钢成功试轧美标螺纹钢
二1-21061机巷低抽巷全风压通风应用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