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调查

2015-11-28汤芙蓉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际总分信任

汤芙蓉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信任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Rotter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人际交往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时空抽离性等特征,使得在网络上的人际信任与在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会有所不同。

由于警察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警察院校大学生与外界的直接沟通联系相比普通大学生较少,更多学生通过网络空间实施交往。因此,将信任研究由现实扩展到网络中,有助于引导和规范警察院校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社会生活,化解网络信任危机。

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警察院校4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率95%。其中女生179人(47.1%),男生201人(52.9%)。

(二)研究工具。

1.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采用南京师大丁道群等人自行编制的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问卷共计9题,采用五点计分法,问卷得分越高表示网络人际信任度越高。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网络社区的一般信任、情感性信任和可靠性。经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22、0.735、0.791,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2]。

2.人际信任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采用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Rotter所编制的量表。ITS量表用于测量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陈述可靠性的估计。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及新闻媒介),多数项目与社会角色的可信赖性有关,但也一些项目与对未来社会的乐观程度有关。量表由25个题目组成,采用5级记分法,量表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125分(信任程度最高),分数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75分是人际信任程度高低的分界。该量表的重测信度(间隔7个月)为0.56(P<0.01),折半信度为0.76[3]。

(三)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警察院校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是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1 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检验

(二)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频率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不同网络登陆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2 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频率上的差异检验

对不同网络登陆频率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网络信任得分要显著低于上网就登陆和一直开挂的大学生(P<0.05);在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P<0.05)。在现实人际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P<0.05)。

(三)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主要目的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不同网络交流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3 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主要目的上的差异检验

对不同网络交流目的多重比较发现,在网络信任总分上,交友聊天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P<0.05);在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交友聊天和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P<0.05);在网络可靠性得分上,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P<0.05)。在现实人际信任得分上,了解朋友动态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交友聊天的大学生(P<0.05)。

(四)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不同水平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大学生在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人际信任低分组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现实人际信任高分组的大学生(P<0.05)。

表4 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不同水平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差异检验

三、讨论

(一)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以上显示在网络交往中女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男生,这与贾淑芳[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性别角色认同导致的结果,女性情感比较细腻,心理开放程度较男性更高,对人际支持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女性更可能在网络交往中表露自我、信任他人。在现实人际信任上男女两性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5][6]比较一致。由于时代的进步,家庭和学校教育倡导两性平等,并且接受相似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男女两性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比较一致。

(二)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频率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大学生登陆网络交往工具频率对其人际信任有影响。在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网络信任得分要显著低于上网就登陆和一直开挂的大学生;在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频繁登陆网络交往工具的大学生渴望能与他人多交流、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寻求更多的情感慰藉和支持,而网络人际交往的平等开放性刚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网络人际信任度比较高。在现实人际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那些不热衷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戒备心理突出,在现实交往对他人具有怀疑、排斥心理,因此现实人际信任度比较低。

(三)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登陆网络交往工具主要目的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不同网络交流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信任程度上,那些登陆网络交流工具主要目的是了解朋友动态以及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高于那些主要从事交友聊天,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这其中从事交友聊天的大学生可能在网络交友聊天,现实生活中真实见面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网络信息的虚假,他们对网络中信息的虚假性有充分的确实的体会,所以对网络信任度就较低,同时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主要是把网络当做一个自己情绪表达的平台,表达一些自己不能直接在现实中表达的情绪,他们本质上就是认为网络是虚假的,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当然就对网络的信任度差。最后那些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各种信息的,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网络的真实,才会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关心的人际和各种社会的信息,从而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在他们看来网络是现实的补充和延伸。

(四)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不同水平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现实人际信任低分组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现实人际信任高分组的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关系,精神质、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与现实人际信任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掩饰性等人格特征与现实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相关[4]。而人格是一种稳定的个体特征,无论是在现实交往还是在网络交往中个体都会表现出相似的交往态度,因此那些在现实交往中自我封闭、警惕怀疑人在网络交往中也具有戒备心理,而那些在现实交往中热情开放、自然真诚的个人在网络交往中也更愿意表露自我、相信他人。

四、结论

(一)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警察院校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是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不同网络登陆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网络信任得分要显著低于上网就登陆和一直开挂的大学生;在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信任得分上,几天登陆一次的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一直开挂的大学生。

(三)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不同网络交流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信任总分上,交友聊天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在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交友聊天和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在网络可靠性得分上,发布信息和个人动态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各种信息的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信任得分上,了解朋友动态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交友聊天的大学生。

(四)不同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大学生在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一般信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人际信任低分组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现实人际信任高分组的大学生。

[1]Rotter, J.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ournal of Personality,35:651-655.

[2]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8(2):300-303.

[3]Rotter,J.B.(1971).Generalized expectancy of interpersonal trust Psychologist.26,443-452.

[4]贾淑芳.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9-75.

[5]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5):16-19.

[6]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6):442.

猜你喜欢

人际总分信任
搞好人际『弱』关系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