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开创湖北船舶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5-11-28胡琼

中国军转民 2015年9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海工海洋工程

■  胡琼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开创湖北船舶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胡琼

湖北是军工船舶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军用舰船、船舶配套、海工装备研制基地,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条件优越,军船研制技术得天独厚,为发展海工装备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湖北拥有船舶与海工装备研制单位370家,其中船舶修造企业138家,船舶配套企业213家,船舶科研设计单位16家,海工企业3家。年造船能力达400万载重吨。2014年,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出645.4亿元,同比增长11.3%,近几年来,湖北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完成总产出稳居全国前七,内陆第一。

为发挥湖北军工船舶资源优势,近年来,湖北省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军民融合发展。

“弱船市”——“十二五”船舶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自2005年以来,船市经历了一轮高峰后步入低谷。2005年至2010年,全省船舶工业每年增速均保持在22%以上。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对船市滞后性影响的显现,从2011年开始,湖北省船舶工业发展出现了拐点,船舶行业增速快速下降,由连续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向微增长,甚至负增长转变,且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实现利润增速同步出现向下拐点。2011年,全省船舶行业实现利润和造船完工量出现负增长,新承接订单量只有2010年的28.7%;2012年新承接订单再次出现大幅度下降,只有2011年的43.1%,一批中小船厂业务萧条,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全省船舶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新作为”——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船市出现拐点后,面对复杂而严峻的船舶行业发展形势,在保证船舶建造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将船舶行业管理工作重心转向抓发展、保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军工资源优势,推进向海工装备领域拓展

湖北省是我国唯一可独立设计、建造、配套一艘军舰的省份,有参与海工装备研制的实力。同时,湖北省有我国陆上石油钻采设备最强的研制企业,有潜力由陆上石油钻采装备向专用海工装备转移。针对湖北发展海工装备优势与条件,在2012年我国海工装备产业起步之初,湖北就主动作为,通过与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全面摸清了湖北省船舶、石油石化、钢铁等行业发展海工装备的基础与条件,形成了湖北省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的思路,并向省委主要领导呈报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受到了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明确湖北国防科工办为全省海工装备产业主管部门。湖北省成为我国首个推进船舶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资源整合的省份。

(二)积极争取省级政策,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为支持湖北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2013年,湖北省政府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列为六个重点加快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湖北省加快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建立了《湖北省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项目库》,该文件明确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列入省级新增转型升级资金支持的范围。当年,省政府给予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8个项目、123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鄂政办发〔2014〕63号),文件明确由省政府建立“湖北省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形成推进产业发展合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发挥军工人才优势,努力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湖北是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人才集聚地,全国35.7%的船舶专业院士和36.7%的船舶设计大师都在湖北省。为充分发挥湖北省人才优势,促进湖北省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发展,2012年,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筹备成立了湖北省船舶与海工装备院士工作中心,省政府聘请了25位院士、52位专家进中心工作。

该院士工作中心是全国省级船舶主管部门成立的第一个院士中心。院士工作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精心组织大量切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活动,有效地发挥了院士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

(四)积极申报示范基地,努力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第四极”

2013年,在全省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上,省领导提出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示范基地获工信部正式批复授牌,使武汉成为继上海长兴岛、浙江舟山、江苏南通、山东青岛经济开发区后,国家第五、内陆唯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成功申报,打破了内陆无船舶与海工装备示范基地的格局,打破了无示范基地涵盖整个副省级城市的格局,打破了示范基地无跨两个城市的格局,为争取国家支持,打造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第四极”创造了条件。

(五)积极筹建海工研究院,开创资源整合新途径

为整合资源,不断壮大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全力支持武船等单位联合在武汉组建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并积极争取省领导和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一是成功协调武船、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公司、719所等5家单位共同组建研究院;二是在充分了解山东省、青岛市给予中船重工青岛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协调武汉市落实支持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的政策,支持研究院选址落户,保住湖北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人才与科技优势;三是积极争取中船重工同意武船牵头在湖北组建研究院。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研究院已完成注册注资,奠基建设。

“新常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面临新挑战

推进产业发展,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是关键。面对新常态,如何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大势,成为湖北省国防科工办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指导、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今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为其主要特征。从增长速度看,我国工业增速已经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从产业结构看,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从发展方式看,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发展动力看,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构成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大逻辑。适应这些变化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科技,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目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作为工业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准确把握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抢占先机,加快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三)新格局,面临船舶市场复苏艰难的新态势

由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新常态对航运业的影响,船市延续了低迷的发展形势,船舶工业发展态势依然严峻。从国际船舶市场看,船市仍未转暖。航运市场运力仍显过剩,运费水平仍处于低位。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带来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国际船舶订单增长乏力。从国内船舶市场看,不确定性因素增加。2014年,虽然我国承接新船订单总体保持高位,但受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2015年,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不乐观。

“寻机遇”——在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中推进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一)寻“海洋强国”建设机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当前,虽然国际船市依然低迷,海工市场进入寒冬,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没有丝毫改变,国家大力支持研制海工装备的政策措施没有丝毫改变。面对海工装备市场现实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暂时相背离的局面,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国防科工办指导全省有实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单位,牢固树立战略眼光,紧跟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大局,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海工装备研制力度,既为国家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作好技术储备,抢占国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制高点,也为国际海工装备市场复苏做好充分准备。

(二)寻“中国制造2025”机遇,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

为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的具有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的重大调整,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列为大力推进,重点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将推进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引发的产业变革的需要,实现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转型。

(三)寻“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必然带来航线的拓展和口岸、码头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海洋经济等,从而会促进航运业的发展。其次是产业链条上大有可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为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线国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需要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的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为国内具备相应能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

(四)寻“互联网+”机遇,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为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今年国务院出台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造船业”对我国船舶工业来说,是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给船舶工业全面转型升级,快速迈向中高端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指导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发展,促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指导造船企业加强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改造传统造船工艺和工艺流程,提高船舶建造过程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实现研发设计、制造模式的创新,主动适应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时代。

(五)寻“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指导意见》和《规划》的出台,不仅为发展长江标准化、绿色化船舶,促进内河船舶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更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参与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湖北省船舶工业发展这些年,一路走来战胜了很多艰难险阻,争取到今天的发展局面非常不易。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只要秉持一贯的扎实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走出有特色的湖北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之路,就一定能够开创湖北省船舶工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海工海洋工程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不同微合金体系的460 MPa级高强韧海工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