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尔塔拉:4年迈出四大步

2015-11-28姜春利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谢尔呼伦贝尔市塔拉

●文/姜春利

谢尔塔拉:4年迈出四大步

●文/姜春利

自2011年以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在新任领导班子带动下,组织试验推广多项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大力改善农牧场人居环境,推动该场在4年时间里迈出四大步,实现“四连增”和粮油总产、经营利润“双超亿”。2014年,谢尔塔拉农牧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和“呼伦贝尔市五一劳动奖状”两项殊荣。

第一步打破传统种植模式

谢尔塔拉地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土壤含沙量高、失水较快。2011年,当地遭遇大旱,场领导班子果断提出对策:适当提高当年油菜种植面积,由原定的10万亩增加到14万亩;加大复种指数,当年新增播种面积4万亩,复种指数达到93.6%;科学延迟播期,尽量躲避高温干旱期,在所有麦茬地免耕播种油菜;引进抗旱品种、抓好播后苗前灭草、增加镇压遍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该场在大灾之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丰收,当年农业产值、油菜总产、单产、利润、职工人均收入5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

第二步结束“靠天吃饭”历史

近年来,场领导班子前瞻性地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科技兴农的第一要务。农牧场专门成立了水利科,在呼伦贝尔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自行设计并组织施工,对原有的输水干渠和管道进行加固整修,并完成了8个大中型蓄水池的建设、20000米输水管道的铺设和150台喷灌机的定点安装。在4年时间里,全场农田水利规划建设面积由原来的3.2万亩增加到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基本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实施配套产业帮扶

为彻底改善人畜混居的现状和扭转散养奶牛效益低下的困境,农牧场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第一牧场,随后投资2000多万元扩建第二牧场,力争在2—3年将全场家庭散养奶牛全部入住托牛所集中饲养,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奶牛入托实施办法,2015年4月,场里将400多头散养奶牛入托到第一牧场集中饲养。由于配备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软件,并实行羊草、精料、胡萝卜等合理配比的“全混日粮”饲喂方案,托牛所三河牛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在发展壮大三河牛养殖的同时,农牧场在发展舍饲养羊上下功夫,新建了三元杂交养羊小区,为每户进驻小区的职工新建150平方米羊舍,提供4万元补贴、3万元免息贷款和1.1万元饲料库补贴。养殖基地配备专业的兽医,无偿出借种公羊和提供人工授精服务。

第四步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

“在搞好农牧业发展的同时,要改善谢尔塔拉人的居住环境,要让职工住上物美价廉的楼房。”场长刘友山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如是说。厂里争取到国家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资金,新建43栋住宅楼,以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售给职工,使800多户职工入住新居。通过牛羊进小区、人进新区,农垦人挺胸迈进现代化,良好的人居环境使农垦人的笑声越来越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呈现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

(责任编辑/高旭天)

猜你喜欢

谢尔呼伦贝尔市塔拉
复兴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捉月亮的网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意大利塔拉莫纳奇奥遗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