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大百人计划”:立高端人才 树领军人物

2015-11-28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稀土计划国家

“十大百人计划”:立高端人才 树领军人物

○ “十大百人计划”:以服务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为目标,坚持刚柔并济、以用为本的原则引才聚才,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涵盖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10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培养和引进百名优秀人才

自2011年实施以来,“十大百人计划”为自治区各行各业造就了一批“千里马”。几年来,共评选出“草原英才”916名,培育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4100多人,其中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近年来,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十大百人计划”确定10个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立足于自主培养,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兼顾各类人才,分层分类覆盖重点领域、聚焦重点支持对象。

医疗卫生领域“草原英才”王文瑞,作为我区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得2013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草原英才”马瑞强是农村牧区高层次实用人才代表,2010年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北京待遇优厚的工作,回乡创办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马瑞强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走上科技致富道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李梅是国内稀土化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她获得的6项国家发明专利基本上都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改变了我国稀土产品低附加值的生产现状,仅生产荧光级氧化铕的新方法一项,就为包头稀土研究院年创效益100万元。

与此同时,自治区将国家、自治区、盟市各类人才的评选、申报按照“总体归口、分头实施”的工作模式,统一归口“十大百人计划”,并与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实施衔接,通过发挥牵头部门的积极性,带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用人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在人才培养引进中的主动性,整体推进自治区现有人才队伍建设。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草原英才”王亚雄的高效相变热超导技术和栗世芳的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技术等一大批行业领先的科研成果相继研发和转化,推动自治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自治区正着力调整充实“十大百人计划”,将百名院士柔性引进计划整合到院士工作站建设专项工作中,并计划新增加百名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同时抓好“十大百人计划”与“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形成“十大百人计划”与“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上下联动、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格局。

相关链接

万人计划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万人计划”是一项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实施周期长的宏大计划。是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委联合推出的,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千人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本校护理本科在校生各个年级(2013级、2012级、2011级)随机抽样3个班,总共9个班级520人。

稀土世界的探索者

“做科研是个苦差事,贵在有毅力,能坚持,而且能做出乐趣,对自己也是一种磨砺。”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梅,20多年潜心在稀土的世界里探索,不畏挫折失败,不断攻坚克难,在稀土科研生产一线砥砺前行。

从1987年读硕士开始,李梅就与稀土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白云鄂博稀土及伴生资源的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研究。她针对白云鄂博稀土资源选冶过程中存在的稀土回收率低、三废污染和伴生资源浪费问题,提出源头治理的新思路,开展了稀土矿清洁化选冶新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套白云鄂博尾矿资源清洁高效提取利用新技术,实现了稀土、萤石、铁、钍、钪、铌、硅的全面回收,提高了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三废污染;针对轻稀土镧、铈应用失衡的问题,开展了湿法分离产品功能化、铈基稀土化合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拓展了轻稀土在玻璃、橡胶、塑料、催化、抛光材料、环保颜料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不懈努力,李梅在稀土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2项,其中60 项为第一发明人,已授权34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她不仅攻克了一批国家和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还带出了一支专门从事白云鄂博稀土及伴生资源研究开发的国家级团队——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团队,该团队是稀土领域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国家重点领域团队,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未来,她将带领她的团队在稀土的世界里继续前行。

勇挑重担的创业者

“你许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世界自然会还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太西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海霞经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作为传统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在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经济大潮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她坚信科学发展是唯一出路,立足中国独有、世界稀有的太西煤这一稀缺资源的深度开发,她带领企业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煤炭产业提升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打造了传统工业的“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节能降耗的新路。

她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将物流和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倡导以煤为基,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年开采500万吨和年洗选500万吨的太西煤能力,250万吨碳材料项目,利用太西煤“三低六高”的特性,生产优质活性炭、活性焦、碳分子筛、工业洁净煤等产品,提升太西煤的附加值。民用活性炭借力电商,逐步构建网络销售系统,以产品技术为支持,依托科研院所,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打通了活性炭从原料生产到产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

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王海霞不断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产销对路的兰山TX-1388空气净化器,将活性炭广泛运用到水净化、污水废水处理等领域;加快了球型石墨、石墨烯等中高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年产1万吨球型石墨、1.5万吨高碳高纯石墨产能。

她常说:“企业家的身份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要挑起沉甸甸的事业担子。要当好振兴太西煤集团的第二代领头人,不仅要精诚守好业,还要善于创新创业,只有这样才算立业成‘家’。”

执着于科研的医者

“我们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不断探索神经外科新技术、新业务,才能适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为内蒙古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尽管在神经外科领域,吴日乐博士已经掌握了许多项先进技术,但他仍旧执着探索。

2009年作为高级技术专业人才被引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后,吴日乐成功地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例颅内动脉瘤微弹簧介入栓塞术,为医院增添了一项新的医疗技术,荣获200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创新奖第一名。2014年,他成功为一名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实施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开展的首例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为内蒙古地区填补了一项医疗技术空白。

今年39岁的吴日乐,是神经外科副主任,拥有十多年的神经外科临床经验。他对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曾多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目前,作为神经外科研究生导师,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等基金项目。此外,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承担国家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项目——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救治的研究,为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救治的标准化治疗提供了大量临床资料。课题《CIB1对脑缺血半暗带微血管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被授予201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他本人进入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吴日乐为内蒙古地区神经外科的治疗与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说:“读了这么多年书,学到的东西都有一般规律性,但每个病人都有其特殊性,这是最难掌握的,从认识医学到认识得更深入一些,都是从患者身上学到的。”他就是这样,以患者为师,不断汲取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医学理论知识,不断探索医学和临床实践中的未知领域。

心系桑梓的追逐者

“一个人应该有大我精神,物质带给人的快乐远不如精神带给人的快乐大。草原养育了我,我自然要回馈草原。”博士毕业时,纪兆华放弃了出国和到其他知名高校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博士,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后,“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诸多身份和职务于一身,一路走来,纪兆华砥砺奋进、博学笃行,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

回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后,纪兆华致力于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推动乌兰浩特地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积极组建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团队,承担多项自治区级教育科研课题。几年来,他克服技术、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重重困难,负责自治区新型科技研发机构,主持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项目。他把单倍体技术等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采用分子水平对育种资源分析、挖掘;推广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生物技术应用,培育新品种,为家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纪兆华积极参加国家层面科企合作,参与高层次行业科技发展,提高农业技术创新应用水平。2013年3月,在农业部、国家种子局的主持下,他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及8家全国种业骨干企业联合组建中玉金标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育种创新平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育种的技术平台,提高玉米育种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成功组织申请实施国家发改委玉米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项目,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主持负责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项目。

多年潜心科研,纪兆华创造了丰硕成果,为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正印证了他所说的“坚定的信仰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是航标,持之以恒的精神与百折不挠的坚毅是不竭的动力,改变贫困家乡的面貌是知识分子的担当”。

猜你喜欢

稀土计划国家
中国的“稀土之都”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把国家“租”出去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双稀土和混合稀土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