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定位 大推进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5-11-28肖红发

老区建设 2015年19期
关键词:驻村贫困村全县

□肖红发

江西省吉水县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既是农业大县,又属原中央苏区县和特困片区县。全县辖18 个乡镇,249 个行政村,总人口52.6万,其中农业人口为41.1万人。该县有“十二五”贫困村41 个、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村1 个,占全县行政村的16.8%;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54 户18711 人,贫困发生率4.6%,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县18 个乡镇,大部分在赣江两岸和深山区,主要靠耕地种植水稻维持生计,大多数贫困户体弱多病、大病缠身,沉重的医疗开支,导致家庭返贫或长期陷入贫困之中。

201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一个希望、三个着力”要求,该县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意见》等“1+N”文件,提出“高定点,大推进,像搞库区移民一样推动扶贫攻坚”的扶贫思路,发出了精准扶贫攻坚的行军令,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战略目标定位高

2012年以来,吉水县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奋力抢抓苏区振兴发展、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吉泰走廊建设三大历史机遇,围绕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政治工程”,定准战略导向,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以更实的工作和更实的作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目标定位。从2015年起决战三年,保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全县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第二,任务细化。根据总体目标,细化三年扶贫攻坚任务。定减贫任务:2015-2017年全县每年减少贫困人口5600 人,到 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2000 人以下,贫困发生率降至0.5%以下。定增收任务:到2017年底,蓝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黄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红卡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底扶持。

第三,紧扣“六大扶贫工程”。产业扶贫上,实施“十百千扶贫工程”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1个长效增收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上,到2015年底,“十二五”贫困村基本实现通自然村的主干道硬化,到2016年底,力争完成“十三五”贫困村水电路、土坯房和危旧房改造、水利设施、农网改造等任务。智力扶贫上,每年计划完成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1000 人以上。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不辍学;到2017年,力争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个卫生室、一间文化活动室,自然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保障扶贫上,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设立贫困户大病救助专项基金,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搬迁扶贫上,三年计划搬迁移民1000人以上。劳务扶贫上,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 人外出或在家务工就业。

攻坚对象底数清

要精准扶贫,先得精准识别。该县把精准识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战役”。通过精准识别找准贫困户,了解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以便因户而异落实扶贫政策。

分清类别。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贫困程度由浅至深,分为蓝卡户、黄卡户、红卡户等三类:蓝卡户为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有4173 户8516 人;黄卡户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有3239 户6610 人;红卡户为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842 户3585 人。各乡镇按以上类别数逐级识别到各村组。

入户调查。乡镇干部按照“一访、两核、三清”的方式会同村组干部,逐村逐户开展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摸清贫困程度,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一访,即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调查走访;两核,即依据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信息,核查信息是否遗漏,核对信息是否准确;三清,即摸清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摸清贫困原因,摸清贫困类别。调查核实后,按照分解的红、黄、蓝卡三类贫困户的规模数,识别到户到人。

民主评议。对红、黄、蓝卡三类贫困户拟定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支部书记、主任和村民代表核实签字后,确定初选名单,并上报乡镇审核。

分类制卡。各乡镇将蓝卡、黄卡、红卡分类后的统计表,上报至县扶贫和移民办核定并备案。县扶贫和移民办分类统一制作蓝卡、黄卡和红卡作为标识,分发至每个贫困户手上。

完善档案。定期更新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做到资源共享。

扶贫政策举措硬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吉水县瞄准贫困村、组、户和人口,根据蓝卡户、黄卡户、红卡户三种不同贫困类型,坚持宏观扶贫和微观扶贫相结合,在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上精准施策,扶贫政策惠及民生,扶贫举措推动有力。

策应宏观扶贫政策。该县在基础设施扶贫政策上,全部遵照省、市政策执行,侧重要求2015年所有通自然村公路全部修通。由涉及到的职能部门负责制订好计划,争资立项,按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到位。

调整微观扶贫政策。结合省、市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搬迁扶贫和劳务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政策,该县在全部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县内政策,侧重在四个方面出台新举措:一是产业扶贫摘“穷帽”。围绕井冈蜜柚、花卉苗木、黑木耳、牛、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和其他富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县财政预算3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予以奖补;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链,探索出加盟式、股份式、联营式的“三式合作法”,推行“一赊销四提供一回收”合作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智力扶贫助教育。对考取县内普通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除享受国家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全部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而招录高中“万里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每学年再给予生活补助1000元。三是保障扶贫重救助。由县财政预算500万元建立贫困户大病救助专项基金,对贫困户大病医疗进行第四次救助。贫困户大病医疗在享受新农合、商业医疗险和民政大病救助三次救助后,可再次享受最高额2万元的救助。四是劳务扶贫出实招。考虑到发展井冈蜜柚等种植业的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而劳务扶贫见效快,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设立贫困户劳务奖补基金,对吸纳贫困户务工的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进行奖补,以此撬动贫困户务工脱贫。

突出库区移民扶贫。吉水县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主库区,搬迁移民2.3万人,有100 个移民新村,分布在15 个乡镇,移民搬迁户中有贫困人口2190 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12.3%。全县41 个贫困村中,有19 个同属移民村。该县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做到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相结合,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借助库区移民带动扶贫攻坚。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通过移民新村建设推动贫困村村庄整治,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注重在产业发展、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技能培训等三个方面谋划移民长远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特别注重在环境建设、基层组织、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推进新村长效管理,带动贫困村管理升级。

精准帮扶干劲足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习总书记的话为吉水老区人民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注入了强大动力。吉水县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了全县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党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劳务扶贫五个工作小组;成立了精准扶贫攻坚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挂图作战。

1.实行挂图作业。该县围绕扶贫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业,列出解决问题的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挂图上墙。县级挂图放在精准扶贫攻坚指挥中心,挂图调度,挂图指挥,作业图具体到乡镇及贫困村。乡级具体到行政村,村级挂图则具体到贫困户。同时,各驻村扶贫工作组为贫困村制定帮扶计划,实施“一村一策”,协调解决脱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对干部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实施“一户一法”,在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发展平台。

2.整合扶贫资金。决战3年期间,县财政整合1 亿元以上资金用于精准扶贫,按计划每年整合资金3000万元以上;整合各部门相关扶贫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农开办、交通、城建、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涉农资金,每年切出30%以上向贫困村重点倾斜。通过财政专项投入的杠杆作用,扶贫攻坚决战期间投入扶贫资金3 亿元以上;同时县财政安排县领导每个扶贫点每年5万元的扶贫资金,驻村扶贫工作组每年落实帮扶资金不少于10万元。

3.实施精准帮扶。该县建立了“县领导挂乡包村、部门单位蹲村驻点、乡镇街道牵头推进、各级干部结对帮户”的精准帮扶机制。组建了42 个驻村扶贫工作组,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驻村移民工作组的组合方式,牵头单位不变,成员单位不变,组成人员3-5 人,到全县41 个贫困村和“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村开展定点扶贫,实现所有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采取“322”帮扶方式,即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 户,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2 户,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 户。帮扶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学双用双服务”活动,坚持做到县领导每月进村入户1次以上,部门单位干部每月进村入户2次以上,驻村扶贫工作组每周驻村指导1 次以上,乡镇干部和帮扶干部每周进村入户1 次以上,村干部随时上门入户。

考核管理思路新

1.注重分类考核。为促进扶贫攻坚落在实处,该县建立了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分类精准考核。乡镇是精准扶贫攻坚的责任主体,重点在组织领导、基层组织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考核;驻村扶贫工作组是帮扶责任主体,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培植、帮扶资金、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考虑到宏观扶贫涉及面广,对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供电公司等13 个职能部门实行单独考评,重点在争资立项、帮扶计划、组织实施落实上进行考核;为激励扶贫队伍的工作热情,提升干部驻村能力,对驻村扶贫工作组成员和其他帮扶干部实行差异化考核,贫困户减贫脱贫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2.注重长效管理。在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村级长效管理。一是抓好环境建设,在贫困村开展了污水垃圾处理试点,每年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创评活动。二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省委强卫书记在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提出,“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该县着力基层组织建设,派出了42 个“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抓好社会治理,健全综治维稳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突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抓好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拢地方健康文化底蕴,精神上鼓励贫困户,文化上带动贫困村,增强脱贫信心。

3.注重资金监管。建立了扶贫资金年审机制,每年组织财政、扶贫和移民办、审计等部门开展一次扶贫资金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扶贫和移民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杜绝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上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扶贫攻坚,时不我待。吉水县委、县政府曾创造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的吉水范例。如今,该县将进一步提振移民精气神,像搞库区移民一样推动扶贫攻坚,凝聚正能量,齐心协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在扶贫战场上再次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荣光!

猜你喜欢

驻村贫困村全县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