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和平的宣言书 民族复兴的催征令
——学习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座谈会综述

2015-11-28褚振江

中华魂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

文/褚振江

维护和平的宣言书 民族复兴的催征令
——学习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座谈会综述

文/褚振江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座谈会,近日在国防大学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及军队和地方理论工作者40余人与会。

大家一致认为,习主席的讲话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奋斗历程,指明了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总结了人类社会积累的宝贵经验,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宣言书,是民族复兴的催征令。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习主席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只有永远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才能从伟大胜利阔步迈向伟大复兴。”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在作题为《历史的启示 伟大的真理》主旨发言中指出,和平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经历了战争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和平理念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化作民族最深厚的基因。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了和平,必须加快发展,增强国力军力。只有以强大的力量为支撑,我们才能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与和平体系。

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认为,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以自己政治上的成熟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以及英勇抗敌的模范实践,慨然引导抗日救亡,积极践履民主诉求,自然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与支持,这当然也是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力量勃兴的根源所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财富是不朽的,至今依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会者认为,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坚定擎起全民族抗战的大旗,科学制定持久抗战的方略,成功开辟敌后抗战的广阔战场,促进了抗战力量的空前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歪曲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认为,两个战场战略格局的形成,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这两个概念,清晰地描述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军事特性,符合抗日战争防御、相持、反攻三个战略阶段发展演变的客观实际,也充分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的历史作用。

“我们维护抗战的胜利成果,不仅仅是要警惕日本复活军国主义,更要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的攻击。这是一种特殊样式的卫国战争。”国防大学战略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戴旭说,时代不同了,战争样式也发生了变化。信息思想战已经是大国博弈的主战样式,而这种战争样式的核心,是价值观,是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

国防大学军队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秦利提出,总结抗战历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汲取抗战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深化抗日战争历史研究,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与会专家谈到,两个战场的抗战历史昭示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习主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主任汤奋认为,我们党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制定并坚决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确立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战略指导,领导人民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构建起了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固支撑。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以《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历史的新认识》为题作了发言。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连同去年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连同他今年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重要文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一道,对抗日战争的性质、意义、过程、贡献和历史启示等问题作了深刻阐释,形成了关于抗日战争历史、抗日战争研究和抗日战争纪念的思想体系。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历史观、和平观的新发展。

与会者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谋民众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忘我牺牲精神,以及为实现民主、改善民生而励精图治、率先垂范的良好作风,至今依然是我们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旨在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主席指出:“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重要论断,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人类社会追求正义、光明、进步的事业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捍卫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认为,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是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二是,中国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而且有力地支援了盟国在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三是,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军事设施、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四是,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联合国、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始终突出“珍爱和平”的主题,集中阐释了“为了和平”的宗旨和追求。“和平”一词18次出现在习近平阅兵式的讲话中。在阅兵大会上,习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决定和政治宣示,再次表明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民族的记忆必须保鲜。国防大学副校长周爱民指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目的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就世界来说,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中国来说,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维护和平的宣言书、民族复兴的催征令、强军兴军的冲锋号,必将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的思想意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坚持就是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9月历史大事记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