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赤岸
2015-11-28佛刘
文/佛刘
永远的赤岸
文/佛刘
去赤岸村,必过清漳河,一条将军大道,一座漂亮的小桥,桥两边是蓄满水的“赤水湾”,无论谁来到这里,都会停下来,看一看那河,看一看那河的两岸。
站在那样的河边,我很难把那样秀美的风光和当年八路军129师抗击日寇的峥嵘岁月联系在一起,可是闭上眼睛,静听轻缓的流水声,那些枪声,那些嘶鸣,似乎又响在耳边。
如果只从村名上来看,赤岸村似乎有人为之嫌,简单理解,也会想像成“红色的河岸”,好像因为八路军129师在这里驻军而得名,而事实上,赤岸村的村名与这些一点关系也没有。
赤岸村的得名,源于村西高岗处有一道红土岭,又因地处清漳河岸。这样的得名看似简单,其实却暗藏机巧,冥冥中似乎在等着谁的到来。
1940年3月,反顽战役胜利,涉县全境解放。6月,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黄镇等率领下,从辽县桐峪镇迁到涉县常乐村。12月,司令部从常乐村迁到赤岸村,从此掀开了赤岸村崭新的一页。
在赤岸村,最有名气的莫过于129师司令部旧址了。我记不起自己第一次来赤岸村是哪一年了,那时候似乎还没有开发旅游,一切都是原生态的那样。不像现在,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瞻仰伟人风采,凭吊伟人故居,已经是很有名气的红色教育圣地了。
129师司令部的驻扎,注定赤岸村不会像以前那样再默默无闻,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以赤岸村为中心,以清漳河两岸的王堡村、下温村、常乐村、南庄村、弹音村、石门村等等村庄为辅的抗日根据地圈子,那些分布其中的八路军队伍就像天空洒落在大地上的繁星,照亮了河北南部这一块小小的土地。
129师司令部旧址居于赤岸村的中心地带,房屋是很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的结构,下院当时是村里的公产房,平时用于节日的集会、请神和唱戏等等活动;上院和伙房是民居。在下院的院子里,有两株树木十分醒目,一株是丁香,一株是紫荆。它们是1941年由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种下的。在“文革”中,这两棵树曾惨遭砍伐,能够保留下来还多亏当年的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的冒险移植保护,如今,这两棵树都已有70多年的树龄了,紫荆树长出19根分枝,丁香树也有2尺粗了。每年的春天它们都会枝繁叶茂,花香怡人。睹物思人,给人更多的是对命运多舛的感慨。
当年的赤岸村十分落后,也很贫穷,虽然紧挨着清漳河,但也是十年九旱。为了解决田地的灌溉问题,八路军129师、边区政府首先紧缩开支,拨款100万元(冀钞),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开凿了漳南大渠。27华里的水渠,途经8个村庄,将3500多亩旱地变为水浇田,当年的老百姓都称它为“救命渠”。直到现在,漳南大渠依旧起着调剂水源的作用。每次爬上将军岭,看着那奔腾的渠水,我都会有一种由衷的振奋。在渠边的空地上,有一座小亭,取名“思源亭”,可能更能体现出人们现在的一种心情。
1941年冬至1943年冬,涉县连年大旱,粮食几近绝收,而日军则乘机开展频繁残酷的扫荡。面对广大群众无饭吃、无衣穿、无水喝、无医药的严重困难,129师司令部、中共太行分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我看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有一个细节曾让我沉默良久:为采食野菜,县救灾委员会规定,每个干部都要在秋季采集300斤过冬野菜,就是县委书记、县长也不例外。我见过那些生长在清漳河畔的野菜:马齿苋、苦菜、荠菜、蒲公英。没想到它们羸弱的身躯竟然撑起了那么重要的一段岁月,虽然苦涩,可是现在看来,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清香。我也吃过那些野菜,可那只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而常年以野菜为食的生活,恐怕也只有八路军129师这样的队伍才能够做到。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涉县人民在刘邓大军的指挥和带领下,还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扫荡与反扫荡、转移和被转移,每天都是在你死我活动荡的运动战中进行。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会出现那么多共产党高级将领的身影,屈指一数,他们的名字就会纷至沓来:除去文中前面提到的那些人物,还有徐向前、彭德怀、罗瑞卿、张磐石、薄一波、李雪峰、戎伍胜、陈 赓、王新亭、袁子钦、韦杰等等,他们的名字在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中呼风唤雨,灿若星辰,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本厚重的战争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129师就由一支当初9160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30万人,这里面溶解了八路军将帅们多少的心血啊。军爱民,民才会跟军走。据统计,从这块红色土地上曾走出了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呜呼,简直就是一个将军的摇篮了。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解放以后,那些去世的将军们为什么会把最后的栖息地选在赤岸村后面的将军岭上,因为这里有着他们当年的理想和希望。
站在将军岭上,面对着广袤的清漳河畔,我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到那段烽火的岁月。抗击日寇、精兵简政、反奸除霸、减租减息、抗旱自救,甚至129师全军运动会。我一直都无法想象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129师的将帅们还会有心思搞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会,但就是那样一场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运动会,却极大地振奋了战士们杀敌报国的信心和决心,我想,这便是大胸怀大智慧吧。
如今,那些硝烟都已经远去,无论是旧址,还是山岭,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摸样了,可是那些闪亮在暗夜里的灯火,那些战马的嘶鸣,仍时时闪亮在清漳河两岸。
走进赤岸村是容易的,可是走出赤岸村却有些艰难,每次经过清漳河边那座崭新的石桥,我都会停下来,回头张望一下,那样的一个村落,那样的一座山岭,却有着史诗一样的传奇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