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子弹在飞
2015-11-27梁慧
梁慧
老实说,子弹从身边闪过时,我真没感觉到。那时我正将手机悄悄伸出掩体外,向着对面拍视频,端得稳稳的,抖都没抖。
但后来线人拽着我衣角说,小心,有子弹。我躲在掩体后仔细分辨,才听到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那声音,像是一根细到极致的头发丝,瞬间划破天空幕布。
原来子弹打出去和打过来,声音真的差好多。
那时候,真的有些怕。
一
一点儿都不勇敢,只是反应比较迟钝。
与跑遍伊拉克北部各处前线的线人和摄像相比,三年的巴基斯坦采访经历虽然曾让我亲历过一些反恐战斗,但类似这样两军对垒的前线攻防战,在我的记者生涯里还是头一遭。当一架目测12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在我身边两米左右突然开火时,惊得我手机差点儿掉地上,巨大的声响震得我耳膜轰鸣,战争电影里那些主人公在隆隆炮声中瞬间失去听力的情节,终于亲身体验一次。
在这片战场上,没有所谓新闻官,也没有任何随行保卫。在二三线的战士,不是忙着修筑工事,就是抓紧时间休息、吃饭,偶尔有几个,跟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兴高采烈合影之后,也都走开了。我们想要接近战场,就只能靠自己。走到哪儿都要问,前面还有我们的人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再问,我们还能往前走吗?战士们轻松耸耸肩,why not?
二
我们就是是带着一点儿忐忑、一点儿惊慌、还有那么一丁点儿兴奋,接近基尔库克南部约30公里的这个小村庄。
几天前的一场战斗后,库尔德武装成功推进到小村外两三公里处;当天早晨,一支部队对据守在村里的“伊斯兰国”武装发起进攻;我们赶到时,战斗已经持续四个多小时,库尔德战士夺回半个村子,却被“伊斯兰国”挡在村中心一座清真寺外。战况陷入僵局,一边是以清真寺及附近建筑群为依托的伊斯兰国武装,隔着五六百米左右空地的另一边,是一座废弃的厂房,这里是库尔德武装推进的最前沿。
在库尔德武装的火力压制下,“伊斯兰国”战士大多藏了起来。远望清真寺一边,我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枪声,还有一两枚火箭弹,落在我们身前大概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根据前线指挥官的说法,对面大概有二三十名武装人员,而在库尔德这一侧,包括预备队一共是两三百人左右。
“伊斯兰国”的优势是熟悉地形,辅以RPG、狙击手和密布的地雷,库尔德武装则拥有坦克、装甲车和美式悍马等装备。此外,我们还听到飞机在空中盘旋的声音,前线战士告诉我们,那是国际联军的战斗机或侦察机。
三
如果是在电影里,估计早已是势如破竹的剧情,但真正的战争,远比想象中复杂。没有视死如归的冲锋陷阵,也没有那许多神仙一样的锦囊妙计。对峙、相持、减少伤亡,才是这片战场上的常态。三万多政府军和民兵再加上空军支援围困一两千“伊斯兰国”士兵死守的提克里特,打了小半个月还没打下来,何况是这一小村。
当然,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是另一幅模样。就像我在库尔德自治区无数次听到的,“库尔德武装并没有想要真正击退伊斯兰国,第一,打退他们自己的损失绝不会小;第二,就算收复摩苏尔了又能怎样,还不是白白替中央政府卖力气?”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自从美国人开始空袭伊斯兰国,库尔德武装就躲起来了,反正有美国人撑腰,我们自己就省省力气吧。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是导致战况陷入僵局的原因,到底是真是假,我在库区停留得时间太短,没能搞得清楚。
反正我看到的是,到了当天下午三点左右,战斗已进入第七个小时。库尔德武装未能再进一步,而伊斯兰国也不见疲态。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已退回库尔德武装第二道阵地。据说只要天色变暗,不论库尔德武装已经推进到哪里,他们都会撤出这个小村。等明天天亮,再回来继续。
一些刚从交火线轮换回来的战士,终于有时间吃上一口,而指挥官正在平板电脑上研究村里的地形。指着卫星图上靠近村口的一点,指挥官说,这就是你们看到那辆卡车的地方,说实话,要不是我们碰巧发起进攻,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四
指挥官说的,是我们进村时见过的一个仓库。在仓库里,有一辆伊斯兰国遗弃的卡车。车身四周都被装上厚厚的装甲,车窗也仅留下很窄的一道缝隙,就连前保险杠下面,都被包裹得严实。仓库里四处散落着装满炸药的袋子,看来当时“伊斯兰国”撤得相当仓促。按伊斯兰国计划,这两装配重型装甲的卡车,应该是满载炸药,向库尔德阵地冲去——就像他们曾无数次实施的汽车炸弹袭击一样。
游走在中东的记者们,对汽车炸弹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此近距离观察一辆尚未爆炸的“巨型炸弹”,对我而言却是第一次。这辆大型卡车,载重量约在8至10吨左右,从体型上看,跟2008年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爆炸的那辆卡车差不多,可能还要略长。那次爆炸后,据说在地面上留下一个6米多深的大坑,两三公里外的房屋窗子全都被震碎,可见其威力之大。那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果在库尔德人的阵地爆炸,后果会是怎样?而库尔德武装及时夺回这辆卡车,竟也只是“碰巧”!
看来战争,真的需要运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