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险:做“大”还是做“小”

2015-11-27赵衡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健康险闭环布局

赵衡

自去年开始,险企布局专业健康险开始加速,市场一直维持只有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多年之后,终于在去年开始又有新公司获得健康险专业牌照,太保、复星、阳光、国寿均开始布局。然而,中国医疗市场的特殊性使得专业的医疗保险在费用控制方面始终是难题,未来险企进入这一领域或许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否只做健康险?单纯靠此是否可以支撑得起一个产业?

中国的商业保险占整体医疗支出的比例不到3%,非常不成熟。除了缺乏成熟的税收优惠体系,更重要的原因是保险公司无法干预就医过程。公立医院是绝对主导的服务方,保险公司缺乏会员量的优势,无法和公立医院议价,进行有效的数据互通,严密跟踪和管理整个就医流程。在这样的体系下,很多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理赔,对治疗方案、产品选择、以及医生的决策都无法做出干预。

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和服务方的深入合作,保险单纯靠自身的产品很难成长为一个产业。如果只做一个轻资产的“小保险”,不仅亏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永远也做不大。为了要平衡潜在的赔付可能,健康险只能将保费的价格调高,而一个高端保险的市场始终是非常小的,无法快速成长。

中国的医疗保险未来很可能不得不被逼去做一个整合的大保险产业。包括平安、复星在内的险资已经开始布局整个医疗产业,希望通过拥有自己的服务方来做突破口,和保险产品形成一条产业链。

这种试图打造服务和支付方闭环的模式在中国现有的服务体制下可能是逼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但是,这种做“大保险”的模式也有风险。这是一种重资产模式,需要很长时间去布局。从国外的例子来看,目前只有美国的凯撒医疗相对成功,成为整合医疗的典范。但凯撒的成功是以其完全局限于一隅来作为代价的。对商保公司来说,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是需要做好深耕区域市场的准备,在布点的过程中尽量将医疗机构控制在一个区域内,而不是全国性的布点。这是做“大保险”要坚守的第一个原则。

其次,与其他板块的联动需要整体性战略。以平安的其他保险产品为例,庞大的寿险和产险用户都可能转化为健康险用户。但个险的逆向选择风险很大,如何规避可能的风险是一大考验。

最后,卫星诊所模式和有限闭环是发展方向。通过一个城市的大医院向基层去辐射是打造整合医疗必须要做的,而且两者缺一不可。用户的粘性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基层的诊所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如果只有诊所而无医院则无法真正成为一个闭环,因为基层只能看小病和慢病,大病还是需要大医院的技术能力。另外,囿于用户的灵活性需求,这一网络必须尽早打开,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其他医疗机构。

中国未来进入专业健康险的公司必须要考虑在保险本身和其他板块如何平衡及互动,在现行体制无法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进入民营医疗产业将是一个长期的布局。一旦这一板块成熟起来,将完全改变商业保险在服务上的被动状态,让服务和控费变成可能。但这个过程转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很长时间,可能更适合有多医疗板块业务的大型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险闭环布局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国外健康险什么样
聚焦商业健康险
商业健康险“很苦恼”,怎么破?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一种基于全闭环实时数字物理仿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