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宿命:改革进与退

2015-11-27宋铮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长泰螺旋式劳动生产率

宋铮

国企改革的进退和反复可能就是国企的“宿命”。

先从国企存在的意义讲起。给定国有企业效率低于非国有企业(这是个久经考验的经济学命题),国企为什么不退出市场经济?一种教科书式的说法是市场失灵。不过,大多数市场失灵都可以用经济政策或管制纠正,真正需要国家所有制来解决的市场失灵并不多。

有人讲国企缴税多,这种说法也有问题。考虑国有企业从银行和政府获得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补贴,国家很可能还是吃亏的一方。比如,以单位资本计算税率,国有工业企业的税负就会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

又不知从何时开始,把国企“做大做强”成了口号。背后的潜台词是“做大做强”之后,国有企业可以比非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因此也就没有探讨国企存在意义的必要了。这几年国企的确是做大了,中国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Fortune Global 500榜上的个位数膨胀到现在的7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国企)。不过,“做大”并不意味着“做强”,除少数明星国企,大多数国企在“做大”后对参与全球竞争兴致缺缺(花钱采购除外)。

国企存在的意义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从经济逻辑讲,国企存在是成本大于收益,而从政治逻辑讲,对于领导层,国企存在是收益大于成本。在国有经济陷入绝境的二十年前,国企运行成本太高:半数以上的国企在亏损、数以千万计的冗员、国有银行30%以上的坏账率。199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相同工业行业(按两位数行业代码划分)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二。

不过,根据我和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谢长泰过去几年的研究,国企改革的确取得了不小成就。劳动生产率比例从过去的三分之二上升到2007年以来120%左右的水平,即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非国有企业还要高两成。但是,劳动生产率不一定反映生产效率。就衡量生产效率的通用指标TFP而言,2007年国有企业的中位数依然比非国有企业低四成左右。

所以,值得骄傲的恐怕不是国企现在的“强大”,而是国企在过去20年间对非国有企业的追赶。就生产效率而言,1998年国有企业TFP的中位数只有非国有企业的48%,而2007年上升到61%。但是,国企效率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市场。还是根据我和长泰的研究,减少冗员和加强国企之间的竞争是提升国企效率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到这两点,恐怕都离不开市场。

“螺旋式上升的历史”是我中学时代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一句名言,套在国企改革身上,倒是蛮恰当的。国企搞不好的时候,改革是主旋律,国企搞好了一些,想深化改革就千难万阻。

在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今天,国企改革如果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路倒退回那灰暗的90年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国企存在的逻辑和国企改革的历程,似乎预示着国企改革只有再次到了困难时期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但愿这样的“螺旋式”变化不会太拖累中国经济,也但愿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而非“螺旋式的下降”。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泰螺旋式劳动生产率
逐梦中国的世界级药企一一江苏长泰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志君博士
安徽长泰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系统化螺旋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