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索
2015-11-27付靖
付靖
【摘 要】当前美学艺术遍地开花,美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分析我国当前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发展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现代美术教育的健全和完善,并使其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关键词】现代美术教育教学 对策 发展
近年来,初中、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应试化”的趋势,素质教育的目的呈功利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处理,分析其发展途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美术行业的发展。
一、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环境程式化
现在有关中国花鸟画、山水画、简笔画的速成班早已见惯不惊,速成班的教师们将绘画的技法片面地进行集合,使其变得程式化,然后教给学生们。乍看来,似乎对儿童们的成长起到了帮助,但仔细思索,这些小画家也只能根据老师授给的模式来那么几笔,离开这种绘画方法便一无所能。这无疑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造成了毁灭性的扼杀。美术不同于其他性质的科学,它十分强调原创性,与音乐、谱曲与编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远不是过去只理解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这几种美术学院设置的课目和画种类别,更不是把东西临摹出来绘制在纸上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短期性
试问现在美术学院国画、油画、版画等纯艺术系毕业的学生有多少能当上画家呢?又有多少能留校任教呢?大多数毕业生都转行从事别的行业了,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这就造成了就业困难的现象,并且也成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窘境。纯艺术的理论和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奇效的,要想成就一代名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因此,让所有学生都去钻研纯艺术是一种浪费,想讓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画家也是不实际的想法。学校应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平台。
(三)重视程度不足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强烈的知识灌输教育影响下,人们本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逐渐将各类艺术教育抛之脑后,使得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长期没有相应的位置,这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素质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发展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改善教学环境
在按照“预设”实施教学的同时,关注“生成”甚至营造生成性的课堂,让现场生成变得激烈和充满乐趣,这种巧妙地运用“生成”,使课堂真实生动,使课堂教学问题和创新的结果变得“思维开放”。学生想到的,就应该鼓励其去大胆尝试;学生发现的,应该鼓励其善于总结和反思;学生设想的,应该鼓励其大胆创新。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生成性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开放,才能有所发展,才有可能让学生的创新作品得以思维开放。
(二)探索教学内容
以材料尝试为基础进行教学探究。绘画创作的材料具有多样化,在新的教学内容的探究中可以像民国时期美术教育一样,引进西学为中用。如一种绘画材料的多用、多种绘画材料的结合或是搭配组合的多种尝试等;也可以是一种媒介的多样组合、多种媒介的组合或材料和媒介的立体或平面的组合,如混合、对比、定量、并列、重叠、加深、减弱、加暗、分隔等,这些都充满着乐趣和创新的意味。
以写生采风为形式进行教学探究。可采取校内具象写生的形式完成,这种写生不一定要求像,可以是学生一种生活的观察和捕捉,将自己观察到的校内细节通过写生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是身心的一种真正放松和静心观察生活的机会。同时课后摄影采风则可以以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这样既完成了寒暑假的体验活动,又增加了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的机会,其中美的体验和审美素养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三)更新教学手段
巧妙指导,鼓励师生互动。指导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巧妙部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技术性指导,更多的可以是一种思维性的指导,而这种指导不能太过具体化,需要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透过思维的训练完成教学中的隐性内容达到质的飞跃[4]。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个性与能力齐发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尊重他们的选择,促进他们的兴趣发展,广泛地涉猎美术及其他学科等各个领域,丰富自身的个性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三、结语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着教学环境程式化、教学内容短期性、重视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给出的相关建议是改善教学环境、探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推动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当然本文对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索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粗浅的,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加强教育界对现代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促进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培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之教学实践探索[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4.
[2]王人杰.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研究(1976-1984)[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张强.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4]康乐.对当前我国民族美术教育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