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远教工作更“暖”一些

2015-11-27崔晶

关键词:关心党员干部群众

崔晶

时下,诸如“萝莉”“小鲜肉”“暖男”等网络流行热词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笔者对此并不感冒,但也觉得“暖男”一词叫法颇为贴切。一个人暖了能让别人如沐春风,那么我们的远程教育工作“暖”起来想必也会让党员群众倍感贴心和满意。

我们的远教工作应该“暖”起来。本质地讲,远程教育工作就是服务广大党员群众,使其受到教育、获得实惠。既然是提供服务,就要讲人情味,入情才能入心。只有把浓浓的人性化元素融入服务,以情相待,才能真正赢得受众的信任与满意。因此说,远教工作要做成一种有温度的工作,只有在工作的内容、方式以及态度上都相应地“暖”起来,才会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回应。

首先,在工作内容上要“加温”。要实现在远教服务内容上“有温度”,关键在于掌握群众需求,教学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是教育培训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开展远教服务之前,要先问需求,这已经成为广大远教工作者的共识。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等方式分类整理需求,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所需所想,有助于我们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展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在教学设计之初对制作教学课件的方向及要求、站点教学工作的开展机制、学用基地组织教学的环节等方面形成准确的定位和把握。不仅如此,在教育服务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有温度”的眼光,注意观察进行中的学习培训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根据群众的反应随时做出调整。同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远教工作人员应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畅谈学习感受,检验教学活动是否满足了群众需求,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此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参考。相信,通过努力加温,远教服务一定会收到党员干部群众的满意反馈。

其次,在工作方式上需“均温”。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远教工作都是充满温情的,能够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可也有时候,我们的服务方向不够均衡,服务方式略显单一,在服务“变暖”过程中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这固然与我们的远教队伍人手有限、工作广度和强度较大,以致没有精力全面兼顾有关,但决不能因此而放任工作中“温差”的存在,而应克服困难,力争“均温”。客观上,我们要加强制度设计,在寻求工作方法突破创新的同时,用规范的制度对远教工作的人员、资金、时间等做出具体规定,靠制度这支“体温计”来衡量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温度值。主观上,我们远教工作人员要加强“均温”意识,为了让工作更见实效,远教工作人员需要通盘考虑全局,增强责任意识:简单的像软件升级和杀毒等问题要处理好,复杂的像农业新技术的学用转化等问题也要处理好;眼前紧迫的制片任务要重视,常规例行的播放活动也不能忽视。只要远教工作所及,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和满足。

最后,在工作态度上应“保温”。远教工作的“暖”,应培养成一种常态,既不能三分钟热血,也不能忽冷忽热,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暖心服务应该贯穿远教工作的始终。这里笔者总结了“两亲”“两心”原则。所谓“两亲”,就是亲切加亲情。组织远教学习活动,无论是在远教站点还是在远教示范基地,培训指导的工作态度自然都要温和亲切,让党员干部群众乐于接受。同时也应该融入“亲如一家”的亲情观念,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去认真答疑解惑,这不仅是远教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更会使服务双方的距离拉近,互动更顺畅。所谓“两心”,是指关心加耐心。关心群众需求,关心服务效果,关心学用转化,只有处处用心关注,远教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同时,关心也要注意“保温”,要针对难处、落到实处。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新需求、新问题要给予持续关注,耐心服务和解答,不能因一两次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灰心放弃,要始终保持耐心,放眼长远,不断推动远教服务效果走向深化和实化。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远程教育工作若要前景碧色如春,首先要自身保持四季如春的暖意。祝愿我们的远教工作,树常青,花常在。

猜你喜欢

关心党员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开心与关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