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方言“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初探

2015-11-27马林,王银,王丹

丝绸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阿爷字头阿婆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调查研究”项目的资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雒鹏、黄海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摘要]“阿”字头作为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里的一个构词语素形式,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的方言中。读音主要有[a]和[ai]两种读法。它的形成与语言自身演变、民族心理和语言接触有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12-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群集体的观念和传统。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某一特定地区的人群集体的人生观念、婚姻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文化传统。亲属称谓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血缘、婚姻等社会关系的基本看法。而方言亲属称谓词,则更能反映一定方言人群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对这种关系的基本认识与价值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谓“方言”就是某一特定地域的人群使用的语言,是该地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亲属称谓是对跟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谓,而方言亲属称谓词就是表达某特定区域亲属称谓的语言形式。

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语言与社会文化系统。如果从称谓词本身的内部形态即构词法角度对其进行分类的话,就有单音节单纯词和重叠式、附加式合成词等。“爷、爹、妈”等是单音节单纯词,“哥哥、姐姐、舅舅、姑姑”等是重叠式合成词,“阿爷、阿达、阿舅、阿妈”等是附加式合成词。附加式主要由表示称谓核心的词根如“爷、达、舅、妈”等前加词头“阿”构成。本文主要研究甘肃方言中以“阿”字作为前缀的“阿”字头的亲属称谓词。

甘肃方言“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西南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方言及中南部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的部分方言里。兰州及周边方言也有分布,但只有“阿舅”一词,数量不多。这是空间地域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甘肃方言“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地域分布也具有规律性,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一样,“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也呈现出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以甘肃省中南部为主的“阿”字头形式称谓词使用区内,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主要使用“阿”字头形式的两大地区,该区内大多数县区几乎把所有的亲属称谓词都用“阿”字头形式来表达,呈现出“小聚居的特点”;同时,在其他市区,“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主要分布于为数不多且比较固定的个别县区,该县所在市区内其他县区则很少使用“阿”字头亲属称谓词,这种分布又呈现出“大杂居”的特点。第二,不同地区使用“阿”字头形式亲属称谓词的程度和数量不同。除临夏州、甘南州大部分地区之外,其他使用“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地区,并不是完全用“阿”字头形式来表达所有亲属称谓词。例如兰州市永登县称祖父为“阿爷”,但陇南市宕昌县等地区却不这样称,而对于像称呼舅舅为“阿舅”的,宕昌县和永登县都这样称呼。

从亲属称谓系统角度看,甘肃方言“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使用主要分布在以下几辈亲属之间:祖父母辈,如称呼爷爷为“阿爷”,称呼奶奶为“阿奶”;外祖父母辈,如称呼外祖母为“阿婆”;父母辈,如称呼父亲为“阿达”,称呼母亲为“阿妈”、“阿娜”等;姑姑辈,如称姑姑为“阿姑”,称姑父为“阿姑父”等;舅父母辈,如称舅舅为“阿舅”;姨妈辈,如称姨妈为“阿姨儿”、“阿姨娜”,称姨父为“阿姨父”等;平辈之间,如称哥哥为“阿哥”,称姐姐为“阿姐”等。

下面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其从结构和语音两方面进行一些探析,揭示其特点。

从构词法角度来看,“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以“阿”和某具体称谓词结合而成,是一种合成词。具体来说,它由作为前缀的“阿”后边紧跟作为词根的某一称谓词构成,属于附加式合成词。如在临夏州、兰州市等大部分区域,“阿舅”用来称呼舅舅,其中“阿”只是前缀而已,而“舅”才是真正的称谓词,是词根;在甘南州大部分地区,“阿婆”用来称呼“奶奶”,这里的“阿”是前缀,“婆”才真正指代“奶奶”。

除大部分“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以“阿+称谓词根”结构构成之外,少数称谓词以“称谓词X+阿+称谓词Y”结构构成。如甘南州临潭县称父母舅舅的配偶为“舅阿婆”,卓尼县称父亲姨妈的配偶“姨阿爷”,临潭和卓尼也称外祖父的配偶为“外阿婆”,临夏州广河县称父母亲姨妈的配偶为“阿姨父阿爷”等。这种形式的称谓词仍可看作是“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不过这里的“称谓词X”和“称谓词Y”的作用不同,前者表明称谓指向,后者表明“亲缘辈分”。例如临潭县称父母舅舅的配偶为“舅阿婆”,在临潭方言中,“阿婆”用来称呼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祖母辈的女性,而“舅”则指示说明此“阿婆”为舅家“阿婆”(排除了阿婆、姨阿婆),特指父亲或母亲舅舅的配偶。

从语音角度来看,“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中的“阿”字的读音有很多,但主要有[a]和[ai]两种。在甘肃省所有使用“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将“阿”读作[a],只是声调因地区不同而小有不同。少数地区把“阿”读作[ai],如陇西一带。大部分地区称父亲为“阿达”,如临夏州地区读音为[ata],而在陇西一带少数地区则读[aita]。为什么“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在甘肃方言里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和规律性?为什么“阿”字读音具有较大的差异呢?这就要从其来源上进行探究。

“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为甘肃中南部广大地区人们用以指称亲属,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语言经过共时和历时演变的结果。同时,受历史与地理、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使用也多与保留古音和语言接触有关。

“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古已有之。王琪在《上古汉语称谓研究》中考察,“《汉书·毋将隆传》:‘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阿舍’为汉哀帝乳母的称谓”。可见,在西汉时期,“阿”字头就已经开始用于表达人称了。

“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的广泛使用与地域和民族融合有关。以使用最为广泛的临夏地区为例,“阿”字头亲属称谓词跟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雒鹏的《悠扬的乡韵———甘肃方言民俗》中说:“临夏地区,古代叫河州,亲属称谓语多以‘阿’字开头,如称呼爷爷、奶奶为‘阿爷、阿奶’;称呼父亲、母亲为‘阿达、阿娘、阿娜’;称呼舅父为‘阿舅’;称呼哥哥姐姐为‘阿哥、阿姐’;称姨母为‘阿姨娜’,这里的‘阿姨’跟现在普遍使用的称谓语‘阿姨’不同,表达更亲昵的感情。这种以‘阿’字开头的称谓方式,颇有少数民族风味,这似乎跟临夏地区多少数民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河州(今临夏)一带生活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可算是一类方言特征词,对外具有排他性,对内具有同一性,使用上颇有亲昵意味,在增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河州(今临夏)一带“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普遍使用,是语言影响造成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接触,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民族的交流融合首先是语言的影响。河州一带的藏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民族语言中有大量的以a开头的词语,尤以亲属称谓词中为多,频繁接触,在语言中就会留下痕迹。例如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古代属安多政教区,藏语跟甘南地区的藏语有亲属关系,其中称呼嫂子为“阿谢”,称呼伯母为“阿妈谢”,称呼姑父为“阿卡姆华”。由此可以看出“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使用的范围之广。历史上甘肃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不短,藏语中的亲属称谓词,被说汉语的其他民族所接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甘肃省的部分地区,使用“阿”字头的亲属称谓词也是能够解释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有些地区虽然受藏族的影响,但其文化的类型与上述西南地区的不同,如孙雪英在《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考释》中说道:“甘肃历来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商周时期就有氐、羌族在甘谷一带繁衍生息。”羌族是古代西北地区佷有势力的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绝大部分转化为汉族或藏族,这样其语言中的一些早期底层成分可能就会遗留在转化了的民族语言中。所以,“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可能还是早期汉藏共同语的遗留。

这种语言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的直接的语言接触,而且表现在借助各种媒介进行的间接交流。如今发达的媒体,加快了语言接触的步伐,缩短了语言接触的空间距离,使得语言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受此影响,“阿”字头亲属称谓词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成为了甘肃广大地区使用的一种亲属称谓表达方式。

“阿”字头亲属称谓词是甘肃省中南部广大地区人们表达亲属称谓的手段,是一种语言使用类型,它包含着甘肃中南部广大地区人们的人称心理,是他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指称工具。在经济飞速发展、各地区人们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阿”字头亲属称谓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随着语言接触的趋势,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在甘肃乃至更广大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阿爷字头阿婆
响着铃铛过老街
阿爷,我又想起你了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故事猎人
“家”字的写法
小镇阿婆茶
阿婆
重阳糕送阿婆
“央字头”告了“央字头”
马老师硬笔课堂第三讲 字头的书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