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聚光灯下的现实中国与历史中国
2015-11-26韦丽
韦丽
作为中国史学会会长和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的推动者、亲历者,张海鹏多次感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走进亚洲、落户中国,是中国史学界的“荣耀时刻”,这一天,让中国史学界等了100多年,中国终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走到了世界史学舞台的聚光灯下。
一统观: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75岁的张海鹏,精神矍烁,满面慈祥。
研经治史50余年,他说身为历史学家,就得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追求历史的本质,力图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从微观上再现历史的真实面目。
谈及今天的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张海鹏称,今天的中国与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好相比,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指历史上所出现的中国在世界国际环境当中所处的地位,这似乎与GDP有关,但又似乎与GDP无关。
“综观新中国成立66年来,今天的中国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与过去任何一个朝代相比,中国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财富上,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过。”对于财富方面的富裕,张海鹏以惯常的治史严谨态度用数据说话。他告诉记者,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63万亿元,是日本的两倍,仅次于美国,已稳居世界第二。而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9。根据国际著名经济组织的估计,到203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没有悬念。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的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以及创新能力达到完善,“到那时,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将大体上达到或超过历史上号称繁盛的汉唐时期和鸦片战争前的康雍乾时期。这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无疑是5000年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张海鹏说:“只有分析我们的文化,才能明白中国不衰的道理。”几十年的研经治史,张海鹏明白,正是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让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
“中国的文化自古就强调‘一统观,自东周以后国家开始四分五裂,出现了春秋战国,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这种‘一统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基因密码,并长期起作用。”无论中国的历史经历怎样的分裂,最后都归于统一,因为一统观早就深入人心并延续至今,认定国家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相比中国,张海鹏说欧洲没有“一统观”的文化基因,一直是分裂的。“比起‘二战以前,现在欧洲国家总数多了很多。这就是欧洲和中国的差异。”
在张海鹏看来,虽然同处西方,美国却是维护统一的国家。“虽然美国人实际上是欧洲人,但它和欧洲却不一样。1860年,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在林肯领导下,主张分裂的南方势力失败。我们说起林肯,强调他在南北战争中觎放了黑人奴隶,但美国人并不强调这一点。在华盛顿林肯纪念馆,林肯像后面刻着一段话,这段话不是说他解放了黑人奴隶,而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用儒家思想纠正“利”
面对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张海鹏同样从历史文化中探寻答案。
从五四运动后期开始,一些新学知识分子开始抵制国学,他们认为中国的衰弱是因为文化的落后,所以崇尚西学,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但当今背景下,频遭质疑的国学又为何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应用?
张海鹏告诉记者,现代社会人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社会道德的滑坡。如何纠正这一不良现象?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失为一剂良药。“新中国成立60多年,前30年我们是探索社会主义,过分地强调了‘义;后30年却逐渐抛弃了‘义,追求利益最大化,又过分强调了‘利。”
张海鹏认为,过分强调“义”还是“利”,都会使社会处于失衡状态。“儒家文化讲仁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最基本的思想,讲‘义利之辨。”所谓义利之辨,利是物质生活,义是道德伦理,即精神生活。“义和利各自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不能否认利,也不能否认义,用义来约束利,即用道德来约束物欲,让其合理化,社会发展才会平稳,社会才能和谐。”
面对今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现象,张海鹏忧心之余,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是一切向钱看的问题。“因为一切向钱看,所以义利之辨不讲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出现了,各种造假出现了。社会处在急躁、焦虑之中。这一切都是一切向钱看在作怪。反映在教育中,反映在学术界,就是急于发表文章,急于拿到学位,急于出版著作,急于评上职称,急于拿到奖项,甚至假实验报告,抄袭出来的假学位论文、假毕业证书纷纷出笼……”
抗战中的国共两党:并行不悖的两个领导中心
张海鹏指出,历史学家有自己的国籍,但历史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这么一个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大国,主动融人世界的意义在于: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人这样看待历史的时候,西方人是怎么看待历史的;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中国人用什么样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西方人是用什么样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抗战的话题也被史学大会关注。毫无疑问,“二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关于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功劳问题,张海鹏强调,两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互相取代。
张海鹏说,抗战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领导中心,并行不悖,“国民党当时掌握着政府,手下有军队能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应该承担抗战的主要责任。”实事求是地评价,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最初几年的几场战役虽然都失败了,但应该高度肯定。“在国力不如日本的情况下,把敌人几百万的部队拖在中国战场上,阻止了日本和德国军队的合并。这一点也得到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肯定。”
但国民政府也不可否认是有缺点的,进入相持阶段后其内部出现了动摇,甚至投降。最大的动摇者是汪精卫。而这就需要共产党的存在,来进行批评督促。张海鹏表示,“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弗兰克教授在会议期间就反思,为什么德国在欧洲发生战争时,法国只抵抗了六个礼拜就宣布投降了,而法国当时的军事力量强于德国。我认为中国正是得益于两个领导中心的存在,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一半的兵力。”
当被问到有人指责内地历史教科书遮蔽了正面战场,张海鹏认为这个说法毫无根据。“我本人作为中央近代史教材的首席专家,我们编的中国近代史是提供给全国大学专业历史的教材,有大量的篇幅讲正面战场,怎么叫遮蔽中国战场呢,这是第一。第二,我去年几次参加了教育部中学历史课本的审定会,我发现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也有大量的篇幅讲正面战场,从来没有遮蔽正面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