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访波罗寺

2015-11-26忆苏

大理文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寺波罗苍山

忆苏

早就听说苍山圣应峰南麓有一处幽静的古寺——波罗寺。波罗寺,听名字就令我心驰神往,想来这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波罗”一名的古寺,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虽向往多时,但一直未曾造访,直到今年初夏的一个早晨,终于抵达波罗寺,遂了心底一桩愿望。

节令刚过立夏,是五月的中旬。选了一个周末的早晨,天色微明之时便匆匆起身,想趁酷热未临时进山,好好感受苍山深处的清凉幽深。早晨7点半,和朋友一家驱车到达感通寺后面的索道站点。停车,顺延伸进密林的小道蜿蜒前行。

时间还早,山林里没有人,四周静谧,空气清新。一行人顺林木葱茏的山间小道攀爬而上。清风拂面,阳光轻柔。孟夏时分的山林,花事不如春日繁华,但树木经由一个春天的萌发生长,显得生机盎然,树荫渐浓。鸟雀们在晨光中出入翻飞于枝上叶间,一声接一声此起彼伏的欢唱让我们的行走一直有歌声相伴。

野蔷薇正值花期,一蓬一蓬开得如火如荼。单瓣的,花瓣大一些,一朵朵独立地在枝叶间迎风摇曳,像一个个有个性的大方女子,自我而骄傲。有的花瓣小,复瓣,开得浓密一些,如一群内秀的小姑娘聚拢在一起窃窃私语。隐隐飘来的花香,就像它们不小心传出来的私房话,一缕一缕若有若无在空气里飘渺。引得我们驻足,吸着鼻子,都想把这和着初夏清晨空气的花香,吸入肺腑之间。

偶尔遇上一树白色的杜鹃,是那种可以吃的花朵,采摘来,在开水里焯一下,漂清,和腊肉爆炒,是一盘不错的春天美餐。走在花树底下,和朋友说着这样的做菜方法,心底隐隐感觉对不起这花,仿佛即便说说也扰了它们的自在。地上间或有一粒一粒的松花落下,隐隐约约有股清新的松香,才想起,吃松花粉的时候到了。道边一丛丛深粉色的野花是这个早晨见到的最妩媚的颜色。这花在巍宝山山坡上早巳谢幕。在巍山,它的花期在二月底到四月初,想来这里海拔高,坡陡林密,藏在深闺中的如小鸟嘴巴一样的花儿,直到初夏才身着粉色衣裙灿灿然登场。

一路上,走走停停,听听鸟鸣,看看野花,穿行过密林小道,爬过一道又一道山坡,竟然没有疲惫的感觉,约一个小时后,到达波罗寺。

果不其然,这古寺,真的是一方幽深之境。它居于苍山海拔近3000米的山巅,背靠圣应峰南麓刀削一般自然天成的陡峭石壁,面朝连绵的佛顶峰。两峰之间,就是那道有个诗意名字的莫残溪。这样的位置,占尽天时地利,既险峻,又幽静。既隐蔽,又开阔。是适合修行的幽境。

不大的山门朴素简单,一块木匾,苍劲地写着“波罗寺”几个大字,门口一对石狮子在岁月的风雨里面朝青山,静看四季轮回,日升日落。山门前一块平台,坡下便是深涧。

立于此地,视野开阔,满眼青色让人沉醉。抬头,五月的天空一碧如洗,天际清朗高远。放眼,群山连绵,山色如黛。初夏早晨的苍山,有种清丽的柔媚。深绿,浅绿,暗绿,不同的色彩变化来源于阳光的照射,想来不一样的季节,这千年的青山,应该也是有不一样的风韵。

对面的山峰连绵起伏,两山之间,一道溪水美其名曰莫残溪。若是雨季造访,一定能听得到溪流潺潺如歌。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记录的就是作者在冬日上山,于波罗寺听莫残溪溪水叮咚的惬意之事。今日造访,没能听到溪水。想来正值枯水期,等到雨季过后的盛水时期,一定再来。凌峰侧耳,听一听这青山绿水间的天籁之音。还记起有博友发过在冬日大雪天造访波罗寺的照片。镜头里,群山素裹,莽莽苍苍,寒冬的波罗寺又是另一道清奇的风光。

巍峨雄奇的苍山,无论何时都能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绵延十九峰和两峰之间自然天成的十八条溪水四季奔涌欢歌不断。这般天地,让生于苍山洱海之畔的大理人,如同生活在画中一般,这是人生何等的幸福与缘分。

上台阶,进寺门。在大悲咒唱经声里走进寺院,正好有阳光从正殿后面的峭壁斜斜地洒下,让古寺弥漫着一种清寂的空明。

寺院里树影婆娑,高大威严的大雄宝殿沐浴着晨光显着自己的威仪,一株玉兰枝叶葱翠,树下花台里,碧翠的谷穗兰正孕育着花苞蓄势待发。台阶旁,几盆石莲有花剑从灰绿色的叶片之间悄然伸出。树下桌凳干净整洁,一把茶壶,几个水杯,安安静静在晨光里等待来客。

侧殿里,两位老者正在洒水清扫台阶,一位修行的僧人走近我们,和颜悦色,连声说早,我们是今天第一拔到达的访客。看看时间,刚好早晨8点40分。

僧人身材清瘦,面容清朗,戴一副眼镜,有种文质彬彬的不俗气质。他让老人送上今早熬的米汤,让我们趁热喝下,就在树下和我们说话。这位僧人看上去与我年纪相仿,一起坐在大雄宝殿前,轻轻说些登山的事,说些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说起山下热闹喧嚣的寂照庵,说说城里的新闻。来自他乡的僧人,在这山高林密的清寂之地修行悟道,言谈之间的气定神闲,有种青山绿水般的出尘气度。

寺里墙壁一隅有碑文,记载的是重修波罗寺的事宜。碑上留着捐款善士的姓名。大略看了一下,只知道那位叫段洪光的医师。段医师在上世纪90年代重修寺院中,捐资10万元。悬壶济世,原本就是一件广结善缘之事,将钱财用于修建古寺,也是功德无量名留青山的义举。

起身,转到寺后,峭壁上有一个不大的岩洞,相传是当年波罗和尚修行得道之处。说起这波罗寺的得名,流传最广的是到感通寺出家的大理才村赵某人,因生性愚钝口舌笨拙不善诵经,一句“般若波罗蜜多”念来念去终只会念“波罗”,遂被人称为波罗和尚。后来他独自到此处岩洞中修行,虔诚礼佛,善待生灵,被文殊菩萨点化成佛,后人代代相传,尊称他为波罗祖师,古寺因此得名。

岩洞不大,仅能容一人,将自身置于这悬崖峭壁之上,如不是内心强大心中有信仰,如何能在这般枯寂之地与天地同生,和青山共存,又如何能得道?波罗和尚虽愚钝,但能心无旁骛潜心修行,即便居于山崖石洞,终成就了海阔天空的人生化境。

历史悠久的妙香佛国大理,寺庙云集,香火绵延,感通、无为、崇圣、波罗……一个个名字里,是耐人寻味的深远涵意。“波罗”,在《心经》里的意思是“彼岸”。建于深林之间高山之巅的波罗寺,是不是在告诉世人,只有历经千辛万苦走过人生百味,才能寻得内心的宁静,走向心灵的彼岸。抛开传说来解释这古寺之名,应该也还说得过去。

将此想法说与同行的朋友听,她连连称道。

听说上波罗寺要经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名曰“忏悔桥”。建寺之人自有道理,若不是历经艰辛,经过内心的反思和省察,如何能到达心灵的彼岸。来时抄近路走小道,没有经过忏悔桥,便商议着,回去之时,一起从小桥走过。

猜你喜欢

古寺波罗苍山
马改亮作品选
苍山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傅宇博??《秋山古寺》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深山藏古寺
2013年波罗车充电指示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