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隐娘》与文青的读图时代(下)

2015-11-26本刊编辑部

读者欣赏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聂隐娘文青小资

廖廖·专栏

《聂隐娘》与文青的读图时代(下)

廖廖,独立艺术撰稿人。99艺术网、雅昌·观点、《艺术客》《艺术品投资》等多家艺术媒体专栏作家。

图像以感性、直观、生动的特征取代了文字,成为今日世界的主要表征。电视、电影、广告、媒体、卡通、电玩、PC、移动终端……无数的图像时刻围绕着现代人。读图时代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和依赖图像。我们厌倦了文字的乏味和文章的逻辑,无须学习、无须思考就能欣赏的图像成为大众文化的化身,改变着现代人的表达和思考方式。图像成为我们感知与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图像让世界平面化,也让世界更加平等————文字时代属于精英文化,图像时代则属于大众文化。在古代,认识文字、学习文化是精英阶层的特权。而图像的认识更加直观,通过网络、影视,任何人都能获得图像信息,图像的直观与浅白打破了等级、民族和地域的界限。相比文字,图像更平等、民主、大众化。

图像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图像无法表达“真理”“谬误”等抽象概念。图像不能对话与交流,图像只能表现形状与颜色,无法像文字一样分类。图像没有文字的逻辑与理性,但是图像更具感染力,图像可以脱离上下文和语境而独立存在。图像更富感情,图像更有趣味。图像逐渐取代文字所代表的复杂而连贯的思想,图像时代的人们思考方式呈碎片化、断裂化、平面化。

图像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文字时代,我们的历史用文字记录,我们的文化用文字表达,我们的理性用文字来梳理。

无论我们对文字和图像有什么观感,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图像的时代——这是《聂隐娘》成为文化现象的根本前提。

在文字时代,引领文化现象的多是作家或哲学家,在图像时代,引领文化潮流的则是娱乐和大众文化的明星。在文字时代,消费一本特别的书可以与众不同,在图像时代则需要选择一部特别的电影才可以鹤立鸡群。

无论是在文字时代还是图像时代,人们都需要选择特别的文字或图像来作为自己文化身份的标志。文字时代的通俗读物、精英文学、致富书籍让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同样,图像时代的流行图案、唯美画面、艺术图像也分别给不同阶层的人贴上了身份标签。

当世界成为由无数小图像构成的巨大图像,作为文青和小资,还有什么比一部获得戛纳奖的沉闷而唯美的文艺片更适合成为集体共识的烙印和阶级特色的标签呢?

《聂隐娘》“沉闷和乏味”的叙事把一部分观众排除在外,其“唯美与意境”的图像把小资和文青凝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优越感。在粉丝的眼中,弱化情节的叙事风格就是导演反主流的勇士勋章,晦涩凝重的视觉效果就是导演理想主义的标志。同样折桂戛纳的侯导的《悲情城市》,以及同样擅长长镜头与空镜头的贾樟柯,不会成为文青小资的膜拜对象,原因就在于并不能提供唯美与意境的图像。

衡量一种文化,要观察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如果在一种文化中,唯美的电影图像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取悦视觉的流行图像成为观众心中举足轻重的文化符号,那这种文化的肤浅就值得我们警惕。

生命不息,装腔不止。当我们要在图像时代装腔和扮嘢的时候,当我们要选择一种图像作为文化身份标签的时候,至少应该选择艺术图像而不是流行文化的图像。

艺术史上的图像之丰富与深度,远胜只有百年历史的电影————先民用图像表达恐惧与希望,古希腊让人性与神性在图像中结合,中世纪的宗教成为图像主题,文艺复兴摆脱中世纪图像的神性,重新回到人的主题,印象派从图像中抽离出色彩与线条,超现实主义否定了图像的理性,达达主义用行动来否定图像,杜尚摆出了现成品图像,波普艺术重组了图像,沃霍尔不断地复制图像……直到今天,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仍在争夺图像的话语权。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已经被图像征服的时代里,只欣赏“唯美与意境”的流行文化图像而忽视艺术图像的丰富与深度,无疑是新时代的文盲——视觉文化的文盲。

猜你喜欢

聂隐娘文青小资
纳兰容若是怎样成为一代文青男神的?
《聂隐娘》婚恋小探
你骂谁是文青
魏大勋:活力妖娆
聂隐娘,她不该孤独
《刺客聂隐娘》凝望大师的侠义
和“小资”一起私奔
小资情怀
以文青的姿态回归主流——对《后悔无期》的两重解读
一个“文青”重点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