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关税政策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11-26吴莉莉
吴莉莉
所谓碳关税,也称“碳边境调节税”(BTAs),即指欧美发达国家对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将额外征收CO2排放关税。2009年6月,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开始,将对未达美国碳排放标准的进口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高额的碳关税。而现代化学农业、石油农业和机械农业发展,已成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中国农产品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更具有高碳特征,自然成碳关税的征收对象之一。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研究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进行预警分析显然十分必要。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美国准备出台的碳关税政策
近十年以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较快。贸易总额由2004年100.08亿美元,增至2014年361.41 亿美元,年均增长32.8%(表1)。其中出口由2004年23.18亿美元,增至2014年74.58亿美元,年均增速29.2%。进口由2004年76.9亿美元,增至2014年286.83亿美元,年均增速33.9%。由于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导致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2004年53.72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212.25亿美元。逆差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实施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以农产品质量为由,限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
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为水产品及其制品、新鲜果蔬及其制品、其他动物产品和动物饲料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2014年出口,依次为03章鱼类水产品19.03亿美元,16章肉鱼制品14.14亿美元,20章果蔬制品10.85亿美元,07章食用蔬菜4.75亿美元,23章食品工业残渣废料及动物饲料4.34亿美元,05章其他动物产品2.80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74.9%。中国从美国进口,则集中于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以及24章以外的其他农产品。2014年,主要为12章油子仁及果实类(以大豆为主)168.15亿美元,10章谷物20.95亿美元,41章牛羊生皮14.65亿美元,52章棉花12.58亿美元,约占总进口额75.4%。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牲畜及其副产品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世界总排放量18%,远超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总和。渔业能耗,约占农林畜牧总消耗量1/4左右。而我国对美出口农产品中,畜产品和水产品大致占50%以上,可见具有高碳特征。在未来中美贸易中,极可能遭遇低碳壁垒。
关于碳关税的征收,目前世界尚无先例,各国提议标准不一。2009年,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议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为17欧元/吨。同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出台的碳关税政策,为其法案的重要附加条款,即2020年起除部分国家豁免外,将对其它未实施减排义务国家的高碳产品额外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美国环境署提出13-17美元/吨的初始碳关税价格,此后将逐渐增加。美国碳关税对各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可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来分析。以第六版数据库及RunGTAP软件,将原87个国家或地区,归为中、美、欧盟、东盟、日本、其他国家或地区。将原57个产业部门,划分为6大类:(1)活动物及动物产品,HS编码01-05章;(2)植物产品,HS编码06-14章;(3)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HS编码第15章;(4)食品、饮料、酒、醋及烟草制品,HS编码16-24章;(5)其他农产品,HS编码29、33、35、41、43、50、51、52、53章部分农产品;(6)非农产品。设定3个碳关税方案:10美元、30美元、60美元/吨。国内学者认为,一般应在10-60美元/吨之间。美国碳关税政策的实施,无疑将对世界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出口美国农产品隐含碳测算
中国农业是典型的高碳排放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大量使用,土地使用方式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会产生很高CO2排放量。据世界WIOD数据库,2001年中国农业CO2排放总量9348.82万吨,2009年达11813.62万吨(其后未更新)。有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农业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系数测算,2013年中国农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8636. 95万吨。
目前无论学术文献或政策性文件,碳关税的征收的根据是什么,都未有明确的说明或界定。一般而言,可能会以产品的隐含碳系数为依据,所谓隐含碳,是指在产品整个生产链中排放CO2量。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是为生产出口农产品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有美国学者研究认为,美国消费了中国7%-14%碳排放量。
关于隐含碳测算,国际贸易中常用生命周期评估法或投入产出法。大多数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本文亦选取此法。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WIOD)中的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计算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再由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中国投入产出表(China Input-Output Table)已更新至2011年,但关于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中国环境账户(Environment Account)),2009年之后数据尚未更新,故只能测算2009年之前中国对美出口农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表2)。
由结果可知,中国对美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从2001年16.82万吨增至2009年54.07万吨,年均增长35.7%,占总排放量比重连年上升。2008年数据下降,主要是金融危机导致贸易量减少。隐含碳排放量与贸易额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即主要由贸易量的增加而引起,当然,随着我国低碳农业的推进,单位贸易量的隐含排放量也会逐步下降,并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美国碳关税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量将减少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及环境标准等方面差异,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美国低碳标准。若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农产品价格将随之提高。市场需示减少,致使农产品出口量下降(表3)。中国五类农产品中,受影响较大的应是其他农产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受影响较小是植物产品,食物饮料及烟草制品。随关税标准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如活动物及动物产品,征收10美元/吨时,出口量减少8.93%;30美元/吨,减少24.17%;60美元/吨时,减少41.95%。虽增加对其他国家出口,但不足抵消减少变化。
在高碳税成本的压力下,中国出口农企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需大量引进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测试、检验等仪器设备,增加相关认证和鉴定等环节手续费用,必然导致中国农产品成本上涨。直接影响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出口量减少。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应该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可能受阻
美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三大目的市场,约占我国对世界出口总量的12%左右。中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饮料、酒醋及烟草制品,植物产品。具体为水产品、果蔬及其制品、其他动物产品、食品废料和动物饲料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相对都属具高碳特征。当遭遇碳关税壁垒后,这些农产品国内产出率降低,市场份额萎缩;原行业劳动力及生产要素等,将出现剩余并转移到土地密集型部门。而中国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可能产生阻碍作用。
通过模拟结果(表4),由农产品产出变化率分析其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除第5类外,中国其它四类农产品的产出变化率均为负值,即呈下降趋势。尤以第4类食品饮料、酒醋及烟草制品,产出变化率最大,分别减少0.029%,0.078%和0.144%。而仅此一类,即约占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一半儿左右。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预计恶化
当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将趋于恶化。美国作为出口大国,长期定位于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同时以产品质量为由,设置多重障碍,限制从中国进口,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发生最多,也最为激烈。虽然两国一定程度上都致力于贸易环境改善,不但美国碳关税的征收措施不会改变,并将对中国农业出口形成一条新的贸易壁垒。
美国碳关税的开征,除导致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外,更有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相同的行动,仿效报复,也对美国开征碳关税。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各行业的各类产品之间扩散,甚而催生其它的新型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的恶化,更抑制双边贸易的正常进行。
(四)中国社会福利水平将有所降低
目前,中国仍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也较低。美国开征碳关税后,中国社会福利水平也会受到影响,如农业生产利润下降,就会减少农民收入和加工企业员工工资等。GTAP模拟结果显示,美国碳关税征收10美元、30美元、60美元/吨时,中国社会福利分别减少17.18百万美元、47.82百万美元、85.57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若美国开征碳关税,其他发达国家如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也必将跟进。那么对中国社会福利水平,则将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然,作为一种新的碳排放限制措施,从长远来看,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无疑将具一定的积极效应。通过改进现有种植和生产工艺,推行现代高效低耗农业技术,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低碳农产品市场需求,必将促进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结构优化,使中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共政策,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若美国征收碳关税,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将恶化。应完善公共政策,预前进行改良。首先,政府需制定更具体的强制性法律规章,如农产品碳排放国家标准,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等,强化环境监管。其次开发农业新能源技术。有研究表明,中国应对美国碳关税的方案有三个选择:一是采取补贴,二是开发新能源技术,三是开征碳关税。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开发新能源技术,改变能源结构则是最好的应对策略。同时,对于出口中国的高碳农产品,也可适量征收碳关税,一方面,为中国农产品争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亦可迫使发达国家削减低碳壁垒。此外,政府还需扶持专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借鉴国外契约机制,将农业环保与相关补贴结合,倡导民众“食物里程”消费观,为低碳减排尽力。
(二)开拓低碳农业,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是典型的高碳排放模式,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较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及废弃物循环处理等,显然尚属于较低端的水平。对于美国即将实施的碳关税壁垒,中国需尽早致力拓展绿色低碳农业。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给予低碳农业政策扶持,并加大资金投入,如创建农业低碳基金,并鼓励其他资本进入等,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优质农产品要求,实现低能耗、高品质且无毒害污染。为此,首先,要提高我国农业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进而逐步建立农业产业生态循环链;其次,需优化农业能源结构,尽量使用生物能、风能、水能及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来替代石化类能源;其三,转变传统耕作方式,推广垄作免耕、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措施,实行测土配方和缓控释肥,提高土壤肥力;其四,禁用化学农药及生长调节剂,以天然植物性和生物制剂,物理法及生物法等,进行综合防控;其五,实施节水灌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
(三)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实施多元化战略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将出口重点转向低碳农产品。根据模拟结果,应适量减少碳排放较高的农产品出口,如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等。同时增加植物产品的贸易,规避中国农产品受美国碳关税的影响,确保在出口贸易中获益。至于如何增减,适量控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应鼓励农产品企业,创新精深加工技术;进入产业链下游,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其二是调整贸易地区结构。对征收碳关税的国家,适度减少农产品出口贸易量,进而转向未征收的国家或地区。根据中国农产品出口实际现状,应进一步开拓中亚、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目标市场。虽非最好之策,但通过调整出口地区结构,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亦可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避免无谓损失。
(四)推行多边外交,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应对美国碳关税,中国需推行多边外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一方面中国要主动减排,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碳关税制定,在国际环境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尤其是在碳关税的国际谈判中,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出加入历史碳排放量的因素,要求发达国家采取相应措施,或适当降低标准。另一方面,中国要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低碳技术成熟,已渐过渡到信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应争取与发达国家达成共识,寻求低碳技术应用的广泛合作。如2009年4月,中英两国正式启动“改善农业养分管理,发展低碳经济”研究项目;2015年6月,中美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上,双方也达成合作意向,将推进其商业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节能减排技术,这是应对美国碳关税政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