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5-11-26余振平
余振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迅速退化,人们已经更加愿意接受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模式尚不发达,像我们闽北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没有充足的老年人活动单位供老年人消遣。分析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对浦城县老年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的意义
农村人口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浦城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县60岁以上人口679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在农村47932人,在城镇20029人,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中与家庭成员同住26112人,单独或只与配偶居住20720人,入住养老机构1100人。由于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多,使老年人要实现家庭养老的难度逐渐增加,另外现阶段可以享受机构养老的门槛还比较高。浦城县在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面临巨大压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会养老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因此,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健全适合浦城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应成为全县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机制,保证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当前浦城县养老体制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另外,地处闽北山区浦城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城市明显滞后,浦城县辖区内19个乡镇(街道)各兴办一所敬老院,累计建筑面积12305㎡,床位720张,累计投资1300万元。县民政局有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各一所。新建的浦城县社会福利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床位250张,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预计2016年可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底,全县有民办养老机构4家,共有床位1200张。立足浦城县实际,实施社会化养老服务显得尤为迫切。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村综合服务站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编制并公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清单,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多样化上门服务。很多方面的服务还并不能完全适应居家养老的老人的实际需求,因此,对浦城县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浦城县老年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浦城县农村居家养老的问题
(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不足
浦城县的养老机构缺乏科学高效的筹资机制,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严重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地方福利彩票的支持,资金的数额远远不能满足浦城县当前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养老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近些年来浦城县农村事业的各项发展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使得浦城县政府已经难以承担高额的养老机构的资金需要。
(二)农村养老的相关领导机构并不完善
农村家居养老服务的完善,需要健全的领导机构,但是当前,浦城县农村养老机制缺乏健全的领导机构,由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的三级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为领导机构。养老事业难以确定具体责任部门,一些农村基层养老服务的具体工作也没有明确的机构进行规范指导。
三、提高浦城县农村家居养老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和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
增加农村养老服务资金,必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资金的筹集模式,农村养老机构要积极向社会各界争取养老金支持,建议可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爱心捐助,为居家养老服务筹集更多的资金。这样不会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同时要积极引进生产效率更高的农产品生产设备,保证农村居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保证农村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以便更多的将资金运用于农村养老服务领域。
(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领导机构
农村养老服务部门的领导机构,必须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由地方政府进行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应有领导层、管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组成。县、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是第一层,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二层,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培训等管理工作,社区、村综合服务站为第三层,主要是建立服务队伍解决各类服务需求。保证整个养老事业得以顺利发展。
四、结束语
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是农村人口普遍选择的养老模式,对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出改良计划,对浦城县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庄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
[2]钟建华,潘剑锋.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3]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