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攻坚决战决胜

2015-11-25李新龙

党员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片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李新龙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多年来,湖北上下一心扶真贫、真扶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随着《决定》的出台,湖北吹响了扶贫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广大荆楚儿女正以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气势,在荆楚大地打一场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大战。

5年年均减贫50多万人

8月初,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李能财700亩苗木果树基地完工。建设这片基地,小丰山村集体注入64万元扶贫资金,李能财个人出资300万元。年初,小丰山村与李能财有约:村里23户贫困户在基地做工,每户年务工收入1.2万元以上,果树挂果后,村集体每年有8万元分红。

村集体打捆扶贫资金,入股基地开发,成为红安精准扶贫一大亮点。红安县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花生、油茶、药材、果树等基地遍地开花。

“十二五”以来,我省扶贫工作用真情与汗水凝结成一个数字,年均减贫50多万人,同时积累了一批扶贫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

高位推进,确保扶贫“重中之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始终将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谋划、部署和推进。“十二五”扶贫规划分成4个片区推进、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每年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文件引领,政策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整村推进“摘穷帽”、产业扶贫“换穷业”、雨露计划“拔穷根”、扶贫搬迁“挪穷窝”、驻村帮扶“结穷亲”、社会保障“兜穷底”……把建档立卡作为“一号工程”,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村为点、以片为面,面上带村、点上找人”,为精准扶贫提供准确的靶向。干部驻村帮扶,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精准帮扶机制,打通精准扶贫管道。仅2014年,全省共派出工作队12666个、干部24891人,帮扶1647个乡(镇)、11365个村。5年来,每个重点县每年安排产业扶贫贴息资金300万元,累计拉动贷款120多亿元,调整产业结构,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贷款难题。完成转移培训21.86万人,扶贫搬迁4.3万户、17.22万人。

秭归县杨林桥镇天鹅村,多年以来一派百姓穷困、村貌杂芜的凋敝景象。645户、2010人有贫困人口218户、503人。2011年,秭归县启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该村整合投入各类项目和帮扶资金850余万元,为天鹅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跃成为秭归县扶贫开发的先进村。天鹅村的嬗变,正是湖北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片区攻坚,气场升腾。省政府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把片区攻坚作为促进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421”荆楚攻略统筹推进,有效地策应了中央“圈定一批主战场”的扶贫攻坚战略。率先启动“一红一绿”片区扶贫攻坚。省领导联系片区、省直单位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快实施片区规划;分片区召开推进会、市县乡三级干部会,动员社会力量,合力开展扶贫攻坚。2014年,四大片区地区生产总值298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51元,分别较 2011年增长 32.11%、34.39%。

硬化扶贫政策,加强资源整合。省委、省政府专门建立片区产业发展基金,拿出50亿元支持片区产业发展。坚持以片区规划和扶贫规划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投向贫困地区。4年来,省直部门向贫困地区安排项目资金2401亿元;中直定点帮扶单位、省直机关直接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分别达到7.06亿元、38.98亿元;各类企业在贫困村实施“村企共建”,共投入资金13.5亿元;省扶贫协会联络会员企业和团体,直接投入资金18亿元以上。

今年,我省启动了1000个贫困村(重点县491个、老区和插花地区509个)整村推进工作,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实现“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全覆盖,今年前三季度发展到23亿元的规模。

590万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湖北作为扶贫大省,国家明确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有3个涉及湖北,加上省定的幕阜山片区,一共是4个片区,涵盖37个县市、4821个村、192万户、590万人。到2019年,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一有(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四保障(教育、住房、医疗、养老有保障)”。这一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从贫困发生率来看,我省贫困发生率为14.7%,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

从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来看,我省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1%。

从脱贫任务来看,“十二五”以来,我省4年共减贫225.1万人,平均每年减贫56.28万人。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到2019年底,我们要完成590万人脱贫任务,平均每年要减贫118万人。

从脱贫的难度来看,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可以说,我省扶贫开发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此,省委、省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瞻远瞩的部署。

9月8日,李鸿忠在全省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5年多时间,我省还有590万贫困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规划,建立军事化管理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扶贫责任,加大精准施策力度,以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确保我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李鸿忠强调,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一方面把“内修人文”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举措。坚持“富口袋”先“富脑袋”,通过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升腾发展气场,构筑精神高地,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坚持“外修生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由注重区域发展向更加注重绿色转型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发展“富生态”、贫困人口“富口袋”。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就我省下一阶段精准扶贫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精准扶贫五年规划、片区扶贫五年规划和年度扶贫攻坚计划,围绕目标和规划实施挂图作战,提高扶贫工作的计划性和精准度。二要强化政策支持。围绕贫困地区群众出行、住房、用电、饮水、教育、就业、医疗等现实需求,进一步完善对贫困地区的财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持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基础保障能力。三要强化能力提升。立足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力度,使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四要强化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资金整合机制、精准脱贫激励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强调,精准扶贫全面攻坚重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以学促干,认真学习借鉴贵州省和十堰市的先进经验,提升精神区位,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啃“硬骨头”,不达目的不收兵。要对标对表,亮责任单、作战图、时间表和成绩榜,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要用好省领导联系贫困县、“三万”活动和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三大平台”,层层落实扶贫联系点制度,整合工作机制、队伍和资源,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干部选派到一线,强化扶贫攻坚支撑。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这一场誓师大会,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决心信心,增强了扛起责任、决战决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顶层设计确保战必胜之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场决战决胜的攻坚战,成败在于战斗。

誓师大会后不到20天,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一份勇于担当的“总作战图”、 一份狠抓落实的动员令——《决定》出台了。它对我省做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是湖北扶贫脱贫攻坚决战的行动纲领。

据了解,《决定》围绕培育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动力和能力,强化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产业扶持、项目安排、资金投入、能力建设、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特惠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壮强“软肋”、补齐“短板”做到了“三明确”:一是明确脱贫的具体标准。从贫困县来看,明确分3年脱贫“摘帽”,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贫困村来看,明确分4批全部出列,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从贫困人口来看,明确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二是明确阻断返贫、贫困代际传递的具体措施。《决定》提出,对率先脱贫的县,实行扶贫优惠政策不变,扶贫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既激励脱贫,又有效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三是明确缩小发展差距。《决定》提出了贫困对象收入的具体目标,要求贫困户和贫困村分别达到所在县和全省平均水平的70%,旨在扭转发展差距逐步扩大趋势、减小基尼系数。

提出建立扶贫投入县级整合平台,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这是一大创举。一是简政放权。要求省直单位要变项目审批或备案为备查,切实下放权力,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县审批、市备案、省备查的项目管理制度。二是提高项目建设效益。重点项目主导统筹,财政奖补资金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实行“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办法,切块下达资金,实现“省级部门出料、县级统筹炒菜”,放权由县级统筹安排,改“大水漫灌”“撒胡椒面”为“精准喷灌”“精准滴灌”,解决了管用分治的问题。三是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省、市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要求,切实做到真正放权而不放手。

实行军事化组织方式,挂图指挥作战。一是成立战区司令部。省里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李鸿忠任第一组长,省长王国生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副省长任振鹤任副组长。17个市州和所有的县市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联系贫困乡村的制度。省里负责政策制定、宏观调研、工作计划、制定目标、调配重大项目、筹措资金等重大事项,由市州党委、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作为作战单位具体落实。省市县三级要按照这一机制,以军事原则来指挥扶贫攻坚。二是签订军令状。《决定》要求实行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做到倒排工期、倒逼“销号”脱贫,将减贫脱贫任务按年度层层分解。责任书就是军令状。三是军中无戏言。对于未能如期脱贫的贫困县,严肃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创新扶贫投入机制,建立多元投入体系。一是要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省、市州、插花地区县(市),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这是创造性的政策,在全国将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省委、省政府在强化财政投入和行业部门投入的同时,为撬动社会投入和市场资本注入,《决定》还提出要健全社会力量帮扶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扶贫信贷投入、建立扶贫资源资本化投入、土地资产收益扶贫投入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强化资金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决定》提出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监管机制,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用于精准扶贫。上述创新,有效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扶贫资金吸纳、管理、使用、监督和绩效考评体系,使“穷人的钱真正用在穷人身上”,坚决杜绝“富人”掏“穷人”的腰包。

创新扶贫攻坚体系,建立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建立“1+N”的扶贫攻坚支撑体制机制。建立以贫困县约束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激励脱贫机制、扶贫责任机制、精神支撑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和精神支撑体系。二是建立精准扶贫规划执行体系。省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规划落实,制定到2020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计划。市县乡村四级要结合规划实施,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确定目标、划定时限的要求,分别制定到2020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形成规划打头、计划跟进的执行体系。

贫困不可怕,怕的是甘于贫穷、无所事事;落后不可怕,怕的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无论时间再紧、任务再重、要求再高,只要我们精神高昂、信念笃定,一以贯之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决定》真干实干苦干,就一定能够赢得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猜你喜欢

片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白塔寺片区地图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