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
2015-11-25葛智伟
葛智伟
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客活动的兴起基于3D打印、CNC等数字桌面技术以及开源硬件等,这些技术比较容易操作,使得原先学生难以掌握的技术连中小学生都能应用。因此创客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这些新技术对于改善我们生活的价值,从而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当然它还具备一些鲜明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
2015年8月23日,应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办方之邀,我在香港科学园与参赛教师及学生一起谈了谈创客教育。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动创新、发展,创客教育也悄然在中国扎根发芽。其实不仅是中国,今年3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办的教育大会上,老师们对于创客教育的热情,俨然证实了创客教育将是美国教育界的流行新趋势。
这里我也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创客教育的理解。
创客教育——兴趣为先
创客活动和发明活动都属于创造活动,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例如用发明的标准(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来衡量运用斐波那契数列来制作的“斐波那契时钟”,是过不了实用性这关的。但创客只是觉得它好玩、有趣,就敢于把它实现出来,事实上,它满足了人们的一种好奇和追求,同样能使人感到生活更有情趣,同时也因此众筹到了15万加元。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以发明标准为唯一评价的创客活动,为新生事物的诞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联系到教育,传统的创造教育侧重于发明技法、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敢参与。创客教育则显得自由和轻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玩”中学习,这种由兴趣而生的内在动力要比外在动力更持久。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兴趣出发,创造活动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比如爱好生物的人可以做智慧种植……创客教育使陶行知先生的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可以实现的愿望。
另一方面,发明活动聚焦于创造成果,而创客教育聚焦于人的创造力生长,创客教育鼓励学生运用知识与技术去实现自己感兴趣的创意,看重的是学生自我创造力的提升,而不是创造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它更符合创新教育的本源。
创客教育——创意为大
创意是创客教育的核心,使其区别于通用技术教育和模仿性的科技制作活动。任何一门创客教育课程都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复制一个东西,而是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哪怕是一个外观的改变。例如,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制作“会走动的牙刷”就是可以复制的,但创客教育会要求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创意,创意点甚至可以是把牙刷制作成一个你喜欢的狗的造型,这也是一种创造。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正是创客教育的一大亮点。艺术需要创意与想象,艺术教育是创客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就大大扩展了创造空间,这也是创客教育能够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创意是创新的先导,在创意活动中,学生学习创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体会创意在推进人文技术进步中的意义,所以创客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
创客教育——DIY为主
创客教育的主体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创意实现出来,因此创客教育自然就成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技术的魅力,制作的过程往往涉及到工程概念,通过学习与动手实践,驾驭新技术,如材料的合理利用、人机亲和的工业设计、成本核算、制作计划等。不仅如此,通过动手制作实体,学生能够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创新的周期会大大缩短。
创客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倡学生的自我创意,主张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创造。因此,创客教育中的DIY不同于模仿意义上的DIY,学生在DIY过程中,是需要根据自己想法不断完善创意的过程。
创客教育——分享为荣
创客乐于分享,他们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想法、经验、成果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是营造获得用户认同的机会。作为教育而言,分享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形式,因此尤为必要和可贵。
分享需要学习。如何表达,如何提问与回答问题,怎样做才能具有感染力等等,分享的技巧与艺术是游刃于社会之中以及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同时,分享也需要情怀。尊重他人、以诚相待是分享的基本态度。事实上,当你将想法与人分享时,你一定会获得很多反馈,它们将启发你对作品作进一步完善。这使创新的速度大大提高。分享是创客教育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于专利发明的闭源,创客教育的开源分享,更能达到思想碰撞、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对于教育而言其意义更大。
创客教育方兴未艾,它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信创客教育必将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