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成绩、问题和改进
2015-11-25李明军
李明军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6
高职教育的成绩、问题和改进
李明军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6
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我国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生源质量、教学质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的制定、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校企合作的落实。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设备建设;校企合作
1 高等职业教育的成绩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达到了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拟定的目标。
从总体规模分析,根据有关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量由8.66万人升至40.41万人,学生教师数量比由17.65:1降至17.21:1。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达到1 246所,超过了本科院校的1 112所,高职毕(结)业生人数为3 163 710人,超过了本科院校的2 590 535人。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加速,建设方式增多,从国培、校企合作、专兼职、国内外合作等方面,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和质量提升,较好地解决了曾经长期存在的师资问题。受21世纪初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影响,重点大学培养的大量硕士、博士,开始陆续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在年龄上、职称上、专业结构上和理论水平上,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专业建设上,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带动下,高职院校迅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抛弃了“大而全”的陈旧理念,转而提倡“少而精、有特色”的战略定位,以实际行动加强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和校企合作建设,提升了毕业生的质量,提高了用人企业和家长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为了应对新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失衡问题,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启动和加强了包含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等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统培养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教育部的引导下,成立了50多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涉及多达260个专业,使得高职教育向行业化、区域化快速发展。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成果分析,职业教育集团和行指委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很好的积极影响。
2 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2.1 专业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旧的行业和职业被淘汰,新的行业和职业不断诞生。例如,BP传呼机时代的寻呼员职业和电报时代的发报员职业,都已经消失了。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了若干个新职业,如信用管理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等。
由于国内各区域、各行业发展不均衡,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院校的主管领导缺少把控宏观现象的能力,导致专业规划和招生计划难以及时紧跟行业的变化。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每批新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至少存在3年滞后期。在两个原因综合作用下,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1)对于即将淘汰的行业而言,新招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无法对口就业,这样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声誉和来年的招生情况。
(2)对于新诞生的行业,它们的未来发展情况并不明朗,它们所需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并不能被现有高职教师队伍快速掌握,使得相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都会受到极大的牵制。
2.2 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今天的网络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产生了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环节。为了快速跟上时代,各省市高职院校争相开办热门专业,招录相应的新学生,却不考虑自身能力能否承受。由于新行业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前瞻性和不稳定性,各个院校对它们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局限性,对同一专业的认知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别,导致专业名称和课程设置等问题的解决缺乏科学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不适合相应的岗位。
以食品行业为例,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认为采用“食品卫生”作为专业名称比较好,原因是它所涉及食品霉变、生虫子等都是卫生方面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改用“食品安全”比较好,原因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农药残留等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显然,“不卫生”的食品多半不安全,“不安全”的食品却不一定不卫生。虽然是一词之差,“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内涵有部分相同之处,但是差别也很大。
2.3 生源质量不高,教学质量堪忧
很多教师都一种看法,新招的本科大学生和高职学生,他们的素质是一届不如一届,培养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看法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着事实基础,如下所述:
(1)现在新入学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独生子女存在娇生惯养、不愿吃苦的现象,反应在学习上,就是上课不认真、课后作业马虎、学习态度涣散,导致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所受到的纪律约束低于高中时代,其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进一步下降。
(2)网络时代进一步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角落,我国家庭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学生很早就可以接触到无处不在的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小说等娱乐信息,这加剧了学生的贪玩属性,降低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削弱了学习能力。
(3)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加速,“知识无用论”的观点正在接收到越来越多的论据支撑,特别是有些农民工高达万元的月薪,远远高于新入职的大学生平均工资。因此,一些家长只是让孩子就读到初中毕业即可,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业。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优质生源的数量。
(4)本科生招生人数和比例都在逐年攀升,学习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去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就读,留给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偏低的。
当然,原因还很多,此处不再赘述。笔者身在教育一线,对于新入学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负面现象,深有体会,应付起来也是身心俱疲。
2.4 教材、教法和教师存在薄弱环节
高职教育应该以理论型学习为辅、应用型实践为主,课程体系内容应该主要取之于当代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课程的内容脱离于实践,简述如下:
(1)由于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是脱胎于相应的部委系统,教材内容上大多沿袭以前的陈旧内容,缺乏实时更新。例如,在2013年10月下旬举行的行指委推进工作会议中,某院校代表提到现行的食品卫生教材是30年前制定的,显然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
(2)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很多时候,高职教材编写者仅仅参照现行的相似教材,然后稍加整理即算完成。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很小,有些参与者也仅仅是挂名而已。
在教法上,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超过了80%,高于上限值70%。显然,理论讲述过多的课程,不适合学习能力较低的高职院校学生。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有时候一天6节以上的课,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有些学校因为经费有限,无法配备实训设备,学生没有校内实训机会。即使拥有一些实训设备,也因各种原因存在使用率不足的情况。以某个高职院校的低压电工实训室为例,它的实训设备如下:
设备单位数量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台桌台 20实训单元模块挂板套 20实训电机套 20智能化实训考核模块套 20智能双答题器模块套 20网孔挂板模块套 20可编程控制器单元模块套 20计算机台 41电脑桌张 40
由上表可见,实训设备种类和数量都挺丰富。将一台计算机和一张电脑桌算作一套设备,则该实训室可同时容纳的实训人数为20×7+40=180人。如果一周上4次实训课,则可支撑700多学生的实训课程。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上述设备都集中存储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无法将所有模块按规定展开摆放,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训课程,最多只能容纳20人实操训练,或者将单个小型设备带入教室进行演示,大部分学生只能旁观而不能动手操作。结果是,实训设备利用率很低,学生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理论与实践无法很好地融合,加大了企业岗前培训的成本。
现在,大部分高职教师都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足以应对高职教育,但是他们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办法、流水线以及技能工艺了解不够,很容易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
2.5 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到企业实习,二是企业技工与高职教师双向交流。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提供的实训设备过少、过旧,难以为学生提供符合行业最新工艺需求的实训机会。因此,国家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有至少3 个月的企业实习经历才能毕业。从各个高职院校公开的就业信息分析,给出的企业实习率基本上都是100%。但是,与院校教师、毕业学生和企业主管私下交流后,就可以知道所谓的100%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规定的毕业条件而做出的数据。
从学校的角度,当然都非常愿意实行校企合作,派遣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从企业的角度,恰好相反[7,8],它们非常担心实习生会打乱正常的运营流程,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运营过程,如城轨列车驾驶岗位。因此,企业很少安排学生进行真正的实习,多数情况下就是直接给学生放假,实习结束时加盖公章就算完事。
另一方面,企业技工与高职教师的双向交流也存在困难。在多数情况下,学校和企业缺乏共同的利益驱动,学校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它们之间的合作缺少政府支持和法律支持,容易流于形式。
3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进
3.1 制定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
2.1 小节和2.2小节所涉及的问题,是国家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的宏观问题,不是高职院校自身可以解决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已经进行了相关立项,决定重新制定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目前,教育部已经组织相关院校和专家,对行业、企业和各院校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细致审查,现在正处于汇总阶段。乐观估计,明年应该就能够发布最新的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届时各高职院校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跟进行业发展。
3.2 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2.3 小节所提到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该问题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就已经存在,是无法回避的。这种情况下,院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端正其学习态度,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当然,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现有文献已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此处不再赘述。
3.3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落实教学主体的责任。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本身,它涉及三个层次的主体,即学校主管领导、系主任和专任教师。学校主管领导要密切关注教育部、行指委等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办学思想和规划。系主任不但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落地,也要有一定的办学权和保障措施,安排好教学任务。各专任教师要及时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认真对待教学任务。
抓紧教材体系改革。在革新教材的过程中,关键是建立一套保障机制,让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技工能够实质性地参与,保证教材内容来自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实际岗位的需要,由企业执笔编写大纲和培养方案,以避免闭门造车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毕业生才能适合行业中的岗位。
保证实训课程的质量。一方面,院校要搞好实训设备建设,做到有设备可用。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动手参加实际操作的欲望,提升实操能力。
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针对教师的弱点,安排适当的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
3.4 打造利益共同体 落实校企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社会。没有共同的利益,就没有互惠的行动,更没有单向实惠的行动。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数缺乏共同利益,基本上是企业吃亏、学校受益。显然,这种合作要么流于口头形式而敷衍了事,要么以教师与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私交而无法长久。因此,要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保证企业可以从合作中得到利益。具体建议如下:
(1)校企双方领导要亲自商讨出一个互惠机制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
(2)学校从项目经费(如课程建设项目、企业实习项目等)里,拨出一部分给予合作企业。
(3)企业要为参与的高级技工安排一个计划内任务,当作企业内部任务考核。
(4)校企双方领导按年度或按项目期限,对合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及时修正合作方案。
4 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的成绩,然后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1.9. 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2] 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保障部发布第三批新职业[EB/OL].2005.12.1. http://www.molss.gov.cn/gb/news/2005-12/01/content_103615.htm.
[4] 邢红霞.城市轨道交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12(23):18-20.
[5] 黄利华,徐玉莲.从“数量建设”到“质量建设”的高职院校师资转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94-96.
[6] 梅建安,谭玉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103-104.
[7] 邓小群.高职生顶岗实习遭企业冷遇[N].深圳商报,2011-01-19.
[8] 胡乙.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0(17):528-529.
[9] 梁忠厚.高职学生管理需要艺术性[N].中国教育报,2013-10-22.
[10] 柴中梅.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J].法治与社会,2013(24):207-208.
[11] 尹晓叶.山西省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2] 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8):30-32.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Mingju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Beijing, 100096, China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However, due to many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improvement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uch as formulation of professional directorie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upgrading of student management,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raining equipment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3-10-31
李明军,博士,讲师。
“北京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