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动态
2015-11-25
建设动态
沧州建设河北省首例运用BIM技术钢结构公租房项目
作为河北省首例钢结构住宅工程,福康家园公租房项目采用异型钢结构设计。这是大元集团打造核心技术,实现由“大元施工”到“大元制造”战略转型的关键举措。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建筑整体重量下降约25%,具备施工期短、出房率高、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建设所需的钢结构构件在工厂车间加工完善后,再运往现场,通过焊接或螺栓进行整体组装,节省了支撑模板的木材,降低了噪音和扬尘污染,打造了绿色节能环保新亮点。
建设中,大元集团整合优势资源参与规划、设计和施工,通过BIM技术应用,着重钢结构连接方法和“四板”技术的开发和改进,使工程得以高效推进。据了解,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申报鲁班奖、全国建筑业第四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奖项。
(来源:沧州日报)
全国第一高塔台启动钢结构施工
近日,由中建三局、中建钢构施工的天河机场T3航站楼空管塔台第一批钢结构埋件顺利预埋完成。据了解,该塔台总高度115米,总投资近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第一高、亚洲第二高的塔台。届时,湖北空管分局日航班保障能力将超过1000架次。
该塔台占地25亩,分为地上22层和地下1层,16层以上为功能层,用于指挥控制、气象观测、办公等空管工作。钢结构施工方项目经理朱小兵介绍,天河机场T3航站楼扩建工程建成后,预计年旅客吞吐量2620万人次,与城际铁路、地铁及交通转乘中心有机结合,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集散中心,也将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双跑道机场”。
(来源:湖北日报)
江苏大剧院幕墙雏形初现
近日,位于南京奥体西侧的江苏大剧院,部分建筑的外立面金属幕墙安装雏形初现。地下负一层的机电管线已基本完成,地上机电管线正紧张施工。 江苏大剧院预计明年6月30日竣工、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江苏大剧院是规模仅次于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现代化大剧院。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文化工程,定位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国际性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推广。
(来源:新华日报)
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场馆钢结构封顶
近日,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场馆钢结构封顶,意味着这项被誉为“西北第一跨”、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场馆主结构工程结束。
据工程施工单位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精工钢构(600496,股吧)”)介绍,该工程主要由B区中心展厅、A、C左右展厅,以及连接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一期的E区组成,其中工程屋盖钢结构最大跨度为121.5米,比一期项目的最大跨度长13米,为西北地区最长。而且,其造型设计难度和人员容纳规模均高于一期项目,居新疆首位、全国同类建筑前列。
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主场馆,一期场馆的钢结构工程也是由精工钢构建设完成的。二期较一期场馆功能更加完善,是集展览、商务中心、停车场、物流集散地、配套服务区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性场所。
(来源:新华网)
中国第一高楼天津封顶 结构高度仅次于迪拜塔
9月8日,据天津日报消息,位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17大厦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后的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米,成为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结构第二高楼、中国在建结构第一高楼。
天津117大厦由中建三局建设,由于该大厦拥有117层楼层而得名。据大厦的建设方中建三局介绍,天津117大厦是目前中国超高层建筑中,结构高度最高的建筑物。
所谓“结构高度”就是不包括建筑附属物如天线、钢架、塔冠等,完全是房屋的高度。除了高度创造我国纪录外,117大厦还有10项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据了解,117大厦将进入主体全面装修阶段,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中建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建成或已经封顶的超高层建筑达3103座,数量居世界第一。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海博馆主体钢结构开工建设2016年底完工
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主体工程项目施工方中建八局了解到,海博馆主体结构零层板结构于日前施工完毕,这标志着国家海洋博物馆工程“正负零”标高以下的结构工程全部完工,正式进入主体钢结构建设阶段。
记者日前在施工现场看到,近百根钢柱已完全“长出”地面,共约200根钢梁矗立在施工现场。据施工方介绍,目前海博馆进度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钢结构施工将全面完成。至2016年底,整个工程将实现竣工,为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对外开放做好准备。
(来源:滨海时报)
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完成塔冠钢结构施工
上海浦西第一高楼——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完成塔冠钢结构施工,航拍镜头下如同四片绽放的白玉兰花瓣。
该建筑设计高度达320米,预计16年2月完工。整体建成后,项目将包括一座66层的办公塔楼和一座39层、高172米的酒店塔楼,未来将集大体量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身,成为上海浦西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图为“白玉兰”开出四片花瓣)。
(来源:虹口新闻传媒中心)
中国承建老挝第一高楼建筑主体结构完工
由中国与老挝国防部合作建设的老挝最高建筑“拉萨翁广场”主体结构日前完工,老挝国防部部长森暖·赛雅拉近日视察了该项目,对工程进度表示满意。
据拉萨翁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宇介绍,拉萨翁广场最重要的酒店部分共计34层目前已封顶,其他附属建筑主体结构及样板房装饰已接近尾声,装修工作即将全面启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高达138米的大楼矗立在万象街头,在大多是两三层建筑的万象市区极为醒目。
森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中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拉萨翁项目是老中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之一。
(来源:新华网)
陕西新地标建筑“西北鸟巢” 10月底将交付使用
10月底,被誉为“西北鸟巢”的西咸空港保税区事物服务办理中心工程将正式交付,它将成为陕西的一大标志性建筑。这一工程在西北地区首次采用智能信息化建设技术,通过计算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拼接,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工业化,也是陕西建筑业的一次突破。
该项目总工程师介绍,跟北京鸟巢相比,“西北鸟巢”建筑面积要小一倍多,北京鸟巢采用的是纯钢结构,而“西北鸟巢”采用烧钢+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是国内罕见的空间混合受力体系。“考虑到成本和造价的问题,我们的这种结构更加复杂,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为此,他们采用智能信息化建设技术,把二维的施工图纸转化成三维效果,然后在工厂将整个工程的各个部位、各个构建拿出来,拿出来以后进行工厂化准确加工,最后在施工现场拼接构建。
(来源:网易)
世界最大的钢结构蒙古包群落开工建设
由北京城建道桥华煜公司承建的全国最大的钢结构蒙古包群落开工建设。其建成后将作为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以及内蒙古70年大庆会址。
据介绍,该蒙古包群落位于呼和浩特市野马图村大青山脚下,万亩草原之中,总用地面积6.4万m2,由14个蒙古包组成。其中1个主包、2个中包、6个散落群包、5个辅包,全部为钢结构,总建筑面积9363.3m2,工期48天。该群落主包直径长达60m,檐口高度8m、顶部高度16m、顶部装饰造型5m,建筑面积3050m2,可容纳1040人举行宴会;中包直径30m,建筑面积706.5m2;散落小包直径12m,建筑面积678m2。其主包和中包主要用于举办宴会、会议、展览和接待等,小包为草原彩色生态包房,辅助包用于厨房、冷库、设备和员工休息等。如此巨大的钢结构蒙古包群落堪称中国之最,甚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结构蒙古包群落。其建成后将作为中国和蒙古国首届博览会以及内蒙古70周年大庆的会址。此次博览会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承办,呼和浩特市协办,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