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NS模式的区域教学资源平台构建

2015-11-24魏立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5期

魏立成

摘 要: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基于SNS模式的资源平台通过展示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方便资源检索,同时将资源与生产者有机结合,把在现实工作中的教学交流移植到网络平台,注重于增加教师在资源基础上的网络社交活动,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平台实现的资源呈现及检索、资源互动评价、资源评比、网上教学活动功能。

关键词:教学资源平台;SNS模式;区域优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43-03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类平台涌现。如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1],或基于云计算的[2][3],或面向服务式[4],或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5]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但现有的这些资源网站侧重于资源呈现,用户对资源利用率不高[6],对于资源的生产者与使用者、生产者与生产者以及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造成资源平台的空转甚至多年以后的闲置。因此对于如何让资源被关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已远远大于资源的管理。

基于SNS模式的资源平台通过展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方便资源检索,同时将资源与生产者有机结合,把在现实工作中的教学交流移植到网络平台,注重增加教师在资源基础上的网络教研交流活动,从而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及二次开发,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本文设计的资源平台针对厦门市湖里区所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方便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活动。通过SNS模式来解决资源关注以及利用率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

实现区域教学资源平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资源管理与SNS交互设计。系统采用ASP.NET技术提供后台数据服务。前端使用HTML呈现数据辅以AJAX技术实现与后台交互。数据库系统则选择SQL Server 2008 R2。

平台实现功能主要有:资源呈现及检索,资源的评比,网上教研活动功能,基于资源的互动社交,如图1所示。

资源平台的用户分为四个层级:系统管理员、负责资源具体管理的各科教研员、各学校管理员以及各学科普通教师。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平台类似,在下一小节详细说明。在资源平台上加入教研活动管理。允许教研员或各学校在平台开办各类教研活动。让活动资源在平台上产生,直接在平台呈现,最终入库,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减轻教师与教研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吸引教师利用资源平台。对于教研活动的功能实现,实际上与资源入库,呈现有很大的相似性。只需在资源中加入活动属性,例如教学公开课、讲座、培训等,而后按活动资源进行相关处理即可。网络社交的功能是平台设计一个重点。每个资源允许所有教师发表评论,或者只是推荐某个资源。系统整合各门类资源形成资源集合推送到系统首页中。对于用户登录页面推荐与用户相关的学科资源,按照这些资源的呈现浏览的热度及推荐次数排序。简而言之,平台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资源管理和SNS交互设计。

1.资源库管理

那么资源平台的核心部分资源库又该如何进行分类管理呢?首先将资源库分三级管理:总库、公共库、备份库。将资源库分级管理,有利于资源归类与检索,方便平台的长期运行。总库的资源,由以前经过沉淀的的教学资源,或从外部采购,或是网上下载经教研员审核通过的资源组成。公共库,由下级学校或各学科教师利用平台随时录入,这些资源在经过教研员审核,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进入到总库中。备份库是当总库的资源由于时间太久,不适合当前教学情况时,自动退回或淘汰到备份库,作为历史资料,供需要的时候查询,备份库的资源可不对外开放。整个资源生成、成长、淘汰过程如图2所示。

单个资源组成包含多方面内容。每一份资源不能是单一个文件,使用者需要打开文件才知道是什么内容。这种资源形式对于资源的后期使用和维护不方便。因此,每个资源除了包含:标题、内容简介、内容详情、分类、自定义标签和生产时间外,还有作者的姓名、所属学校、学科,生产资源参与的某项教研活动等相关记录信息。将资源本身与生产者有机的结合,扩展生产者的相关信息。通过丰富其辅助信息,使用者阅读时通过这些辅助信息了解资源背景,后期的网络社交活动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开展。

为了简化资源信息的输入,对于简介和自定义标签信息,使用智能手段从内容详情中截取。而资源作者的信息,可通过用户的相关信息获得。

2. SNS交互

SNS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以人为出发点,以社会关系为核心,以人为信息传播节点。SNS交流模式适用于资源平台。实现的资源平台只服务于厦门市湖里区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供其开展内部交流,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因此,用户数目有限,用户之间在平时生活中都相互认识,这种人际人系,很容易直接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在此平台上,教师的交流没有主次高低之分,这样才能打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壁垒。资源平台的社交维系模式如图3所示。

SNS交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信息的推送,这是维系社交的源头。当交流圈中有成员发布的新资源后,要及时推送到各个相关人员,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对新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或推荐等交流,而后反馈回生产者。生产者得到这些积极反馈后,得知本次资源的优劣,有利于自身改进。这样生产资源不但利于他人,也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更能让生产者积极的再次生产资源。这种分享行为正向作用也会刺激到平台上的资源使用者。促使他们也成为一个生产者。使用者也可重点关注某些生产者,建立与其长期的联系。对于区教研员以及各学校的管理员,在平台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或缺少资源时,应为平台寻找新的资源,推荐优秀资源,举办教研活动及系列的评比征集,激励生产者创建资源,活跃平台气氛。从而达到平台资源使用、更新的良性循环。

三、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设计实现。限于篇幅展示部分设计。

1.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是对领域内的概念类或现实世界中对象的可视化表示。又称概念模型、领域对象模型、分析对象模型。它专注于分析问题领域本身,发掘重要的业务领域概念,并建立业务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平台系统主要的对象有:资源、教研员、教师、学校、教研活动等,具体关系如图4所示。

2.教研活动流程

教研活动是平台凝聚人气的有利工具,通过教研活动及资源的征集评比活动,刺激教师创作新资源。让更多教师积极使用资源平台。同时也为平台积累更多实际资源。教研活动及评比征集的过程如图5所示。组织活动由教研员发起。教师依照活动的主题创建资源,参与活动的评比。评比可以由线上和线下组成。线上即通过平台的交互,根据资源的内容、浏览量、推荐的次数,以及评论等按公式计算得到分值。其中资源内容自动测试值,依据内容类型、篇幅长短以及自定义标签由程序自动计算得到。线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资源依据线上与线下综合得到最终总分。最后通过平台发布活动评比结果。线上计算分值的公式如下:

资源线上得分=浏览量*0.2+推荐次数*0.6+评论条数*0.1+资源内容自动测试值*0.1

3.实现效果

为了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用户体验,界面采用流行的AJAX技术,用户操作无须刷新页面实现响应。系统主界面左侧是列表选择工具栏,列出资源的各项属性供用户直观选择,属性的设置包括级别、学校、科目、年级、类型以及开展的活动等,分类具体详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右侧上部为新闻发布版块,下部分以三列块状的方式呈现资源,各类资源用图标提示。另外,允许用户选择排序的依据,可以依据点击率、使用率、评分等来进行排序。这种块状方式将资源的精髓信息呈现。方便用户快速定位自己所需资源。

四、结束语

创建资源平台的目的就是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并实现区域内各校各学科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如何提高资源平台使用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不仅不会激发教师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反而增加教师对资源平台的排斥。如果平台创建后没有人使用,那无论平台对资源管理的如何优秀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

在后续平台完善中,还将进一步记录使用者对资源使用的操作统计,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研究教师对资源的倾向性及偏好。为教研员提供更多管理指导和资源平台的操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政嘉,郑娜,李倩茹.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设计——以中级经济学教学资源平台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

[2]张慧.基于云计算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1).

[3]邢丽刃,徐博.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1).

[4]杜永刚.面向服务的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汤新富.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同济大学,2008.

[6]韩苏.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问题的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28(4).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