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后权力式微现象探究
2015-11-24陈勃含
陈勃含
摘要:明朝皇后权利不断式微,地位受到宠妃挑战威胁,呈现“后弱妃强”现象,与明太祖定下的“首严内教”家法祖訓密切相关,皇后权力缺乏制度保障,又受皇帝冷落打压,皇后对皇帝劝诫作用消失,宠妃擅权跋扈,进而影响储君继位,国家政治经济平稳统治,加速明朝灭亡。
关键词:明朝皇后;权力;式微;现象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古代皇后为皇帝正妻,一国之母,地位尊贵,但在明朝却屡有废后之举,并且多为无过被废。明朝共有16个皇帝,却有明宣宗胡皇后,景帝汪皇后,宪宗吴皇后,世宗张皇后4个废后。除了明朝前期明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以及中期孝宗张皇后可以有效行使后权,统摄后宫,地位稳固,其他皇后权力则不断受到打压减弱。
一、明朝“后弱妃强”皇后权力式微
从明中后期明宣宗开始,“后弱妃强”现象突显。原来明朝皇后授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然而,宣宗“帝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1]以宣宗赐孙贵妃金宝为标志,明代皇后权力日趋式微。甚至,孙贵妃“阴取宫人子为己子。”[1]成功晋升为皇后,而宣宗的胡后无过被废。明宪宗时,“万贵妃已擅宠。”[1]宪宗的吴皇后“后既立,摘其过,杖之。” [1]结果导致“遂谗废皇后吴氏”[1]而宪宗另一位王皇后“后处之淡如” [1]如此才得以保住后位。明神宗时,“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2]庄烈帝时“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2]“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2]由此可知,明中后期皇后大多受到宠妃的威胁,地位受到挑战,被皇帝冷落,或者移宫别居,或者直接被废,后位岌岌可危,呈现“后弱妃强”现象。
二、明朝皇后权力式微的原因
(一)皇后权力缺乏制度保障
根本原因,明代祖朱元璋为后宫立下的祖宗家法“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1]此外“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1]同时又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3]可以看出,明朝执行“严内“制度,严格限制后妃的出身, 除了明成祖徐皇后,“中山王达长女也”[1]为贵族大臣之女外,其他皇后多为良家子。
皇后本身及娘家出身地位不高,不能得到娘家、外戚支持。而且一旦入宫,就与宫外相隔“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殡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预焉。”[4]在宫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虽然皇后是国家礼仪、礼法的象征,拥有至尊地位,然而缺乏实际的制度保障,无实际的权力管辖后宫,只有得到皇帝的支持,才能统摄六宫。因此皇后地位高低,权力的强弱,生死荣辱全凭皇帝的意志。然而皇后之位,多为先帝、皇太后、朝廷礼部官员选拔,而不是出于皇帝喜好,所以不符合皇帝心意,导致皇后多为皇帝不喜,备受冷落打压。而且由于皇后身份地位使然,多对皇帝劝诫约束,更为皇帝厌烦。而宠妃出于皇帝喜好和意志所选,满足皇帝情感需要,成为皇帝情感寄托,从而宠冠后宫,凌驾于皇后之上。
(二)后妃个性魅力、权变才智的差别
明朝宠妃大多为:明宣宗孙贵妃“幼有美色”[1];邵贵妃“知书,有容色。” [1];田贵妃“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2]。而明朝皇后大多是:宣宗胡皇后“后未有子,又善病” [1];景帝汪皇后“后有贤德”[1];神宗王皇后“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以慈孝称”[2];熹宗张皇后“性严正”[2];庄烈帝周皇后“后性严慎”[2]。
由此可知,明朝皇后选拔以品德性格为首要条件,大多端孝贤德,严慎谦谨,而外貌才情不占优势,个性特色不突出,呆板持重,缺乏活力,难以吸引皇帝,为皇帝不喜。而明朝宠妃大多个性鲜明,富有魅力,身怀才艺,外表妍丽,深得皇帝喜爱。
此外,明代宠妃有的由宫女出身,有的幼年进宫,久居深宫,了解宫内形势,侍奉皇帝多年,懂得皇帝习性,如《罪惟录》中记载:“孝肃尝谓上曰:‘彼有何美而承恩多?上曰:‘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有的本身谲智善媚,善逢迎上意,抚慰上心,处事浑融圆通,得以笼络妃嫔,拉拢人心,从而得宠固宠。如明宪宗万贵妃“机警,善迎合上意,且笼络群下”[5];明神宗郑贵妃“妃权谲善媚,后庭宠幸者无出妃右”[6]57。而皇后为宫外良家子,没有后宫生活经历,处事经验不足,手段能力欠缺,性格宽厚忍让,不争宠嫉妒,与深谙后宫生存之道的宠妃相比大为逊色,处于下风,难以获得皇帝喜爱,故而被宠妃步步紧逼,后位难保,皇后权力式微。
并且,有的宠妃与皇帝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 [1]当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宪宗年幼被景帝废掉太子位赶出皇宫,与母后不得相见,只有万贵妃作为侍女陪伴在他身边,万贵妃对于宪宗似母似妻,似友似师,几乎占据他心中一切,所以即使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几岁,宪宗亲政时,仍不顾礼法朝臣非议,立她为妃。“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并且当大臣请奏宪宗溥恩泽,以广继嗣时“帝曰:‘内事也,朕自主之。然不能用”[1]。成化十二年,册贵妃万氏为皇贵妃,让万贵妃获得后宫至尊地位。当万贵妃去世时,宪宗辍朝七日“万使长去,吾亦安能久矣 ”。[6]33于是悒悒无聊,几个月后也去世。由此可知,宪宗与万贵妃感情之深厚,为外人不可插入。而宣宗孙贵妃“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 [1]孙贵妃幼时即养在宫廷,与宣宗从小接触机会多,是宣宗幼时玩伴,情深笃厚,为他人不能比。
(三)皇后大多没有诞下嫡子。
皇子,是后妃得宠固宠的重要方式。然而,皇帝不喜皇后,便很少宠幸皇后,再加上明朝皇后体弱多病,身体素质差,几乎没有机会诞下嫡子,从而更加失宠,陷入恶性循环。明宪宗王皇后“后终其身不十幸,无所妒忌”。[7]26而宠妃因深得皇帝喜爱,甚至专宠,垄断皇帝的生育权,诞下皇子几率大大增加。并且一旦生下皇子又会更加得到宠爱和晋封。如明宣宗孙贵妃因诞下皇长子英宗,最后晋升皇后。明英宗周贵妃恃子而骄。[2]22
(四)皇帝干涉后宫
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消极怠政,如嘉靖、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们久居深宫,参与插手后宫争斗,不顾礼法祖训,随意废后,专宠喜爱的妃子,从而极大削弱皇后统领后宫的权威和地位。
三、明朝皇后权力式微的影响
(一)皇后生存环境恶劣,结局悲惨
明朝废后4人,多为无过被废,废后之多,废后之随意,为历史少见,并且大多结局悲惨。明朝皇后即便保住后位,也不受宠,时时受到宠妃公然挑衅,被凌驾于上,岌岌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境况凄凉。 明世宗陈皇后,“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并且,“丧礼从杀。” [2]穆宗陈皇后“已而后无子,出居别宫。越一年,后疾,左右无侍者”当大臣为陈皇后说情时,穆宗却下诏:“尔不晓内廷事,乃妄言。”[8]对大臣不予理睬,也不顾陈后生死。
(二))宠妃干政夺嫡,威胁统治
后妃身为皇帝配偶,亲近之人,可以对皇帝进行劝谏、,如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进而间接影响朝政。然而明朝中后期皇后权力式微,起不到对皇帝约束作用,而宠妃为了自身利益大多采取打压皇后、其它妃嫔、残害皇嗣、争夺储君之位的行为,影响到嗣位皇帝接受东宫教育,身心健康成长,致使明朝“问题皇帝”迭出,如“木匠皇帝”明熹宗等,对明代政治產生消极影响。
郑贵妃因为受宠,郑氏父子、宗族骄纵恣肆,明神宗都不过问,并且因喜爱郑贵妃及其子福王,欲立福王为储,“由是门户之祸大起”[3]历时二十多年的“争国本”由此开始,并导致万历消极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君臣隔阂不相见。以及明朝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都与此有关,从而影响朝廷统治安稳,动摇明朝国本,为明朝灭亡埋下祸端。
(三)影响经济秩序,致使国力衰微
宠妃勾结宦官敛财,放任外戚跋扈。宪宗万贵妃“佞幸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欢。奇技淫巧,祷祠宫观,糜费无算。” [1]郑贵妃则依靠大批矿监税使,赋以种种特权,敛财以供挥霍。宠妃的外戚“或请庄田,或需盐利,或占民居以营店房,或夺民产以为己业。”[9]
这不仅影响明代经济秩序正常运转,而且加重国家财政负担,致使国力衰微,加速了明王朝衰败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 卷一一四列传第一“后妃一”[M].北京: 中华书局,1947.
[2]张廷玉,等.明史: 卷一一四列传第一“后妃二”[M].北京: 中华书局,1947.
[3]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明史﹒明代选秀女之制” [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476.
[4]明太祖实录[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台北:中央研究院,1962 :1015.
[5]明宪宗实录:卷286,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辛亥条.
[6]]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3,“宪宗朝”[M].
[7]查继佐.罪惟录:第二册卷2“皇后列传”[M].
[8]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juansan[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卷五.穆宗朝隆庆.齐鲁书社,1996.
[9]明孝宗实录[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台北:中央研究院,1962 :3949 .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47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