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岩古镇的建筑美学风格研究

2015-11-24杨文超

剑南文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青岩层次感朝向

■杨文超

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青岩古镇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它饱含中国古典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风格和深厚人文素养魅力,至今仍为世人瞩目。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它蕴涵了深刻的古典美学思想,以虚实结合,层次错落有致,对称与非对称结合,比例和谐的特点,至今绽放光芒。

青岩古镇是一个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的,多民族聚居的古镇。古镇在建筑上,既结合中国明清时代的传统建筑美学风格,又与本地的民族建筑,以及西方建筑美学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中国西南古镇建者的美学奇葩。

一、“虚”与“实”结合之美

“虚”与“实”是中国古文化对事物实存的一对哲学概念,它与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无”的概念比较接近。《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有”与“无”的思想就构成了古代建筑的“虚”与“实”的关系。融合古典文化和审美意韵的青岩古镇最大的特点是“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协调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街道的“虚”与“实”结合美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东西,南北都是有一定文化意蕴的,东西是“实”,南北为“虚”。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东、西代表木和金,视为实,南北代表火和水,为虚。故古代有买东西的说法,而无买南北的说法。古镇开设东西南北四门,并分别设有东西和南北交叉的两街道,交叉在全镇的中心点附近。此“虚”“实”结合之一。其二、“虚”中有“实”,“实”中含“虚”;而南北向的街道,在整个街道中间,南段与北段发生转折,各自朝自己的方向。南北不是一气贯通,避免了全“虚”之嫌疑。南段街道突然转向朝向对面的平行案山,为“虚”中之“实”,南门则朝向郊外的旷野,视力为“实”中之“虚”。而北街,街道朝向对面的笔架山,为虚中之实,北门则突然改向,朝向前面的旷野,为实中之虚。 这样南北向街道就有了“曲经通幽”之感觉,是谓虚中含实,实中有虚。

“东”、“西”在古代文化是“实”的标志,东为木,西为金,都是实在的东西,故为“实”。在古代建筑中,东西为“实”,那么,在整个古镇的东西街道的朝向都不是很讲究,可实可“虚”,青岩古镇的东西街道为迂回曲折之街道,东西城门都是朝向郊外空旷原野,为虚,视为虚实结合。

(二)颜色的“虚”与“实”结合

古文化易经中的颜色分别代表一定的物性,并代表特定的虚实。整个古镇的主体颜色:黑色和青色。房子的顶部是黑色,街道均为青岩铺成,呈青色。黑色在易经中代表水的颜色,为“虚”;青色代表木的颜色,为“实”。整个古镇在两个主要颜色上构成虚实结合的审美特征。此外,古镇房子大都朝街正面涂漆,颜色较深,而窗子都设计为通透的玻璃窗,光感对比度很强烈,墙壁与窗子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古典式与现代式并存的 “虚”“实”结合。

(三)地势的“虚”与“实”结合

古镇位于四周小山包围的盆地中间,盆地中间突出,周围相对低下,并有小河环绕,这样,外面群山包围为“实”,里面古镇外围是低下有水为 “虚”, 而古镇相对高出小河又使之为“实”,大环境尚且如此。我们再看小环境,也就是古镇本身,房子等建筑高,为实;而青石路低平为虚。古镇城门高,为“实”;而与城门相连接的街道低为“虚”。这样,从周围的环境上也形成“虚”“实”结合的格局。

二、错落有致的层次之美

可以说,视觉上的层次感是古典园林式建筑追求的美学风范,青岩古镇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但是,在建筑风格上就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军事防御功能上的园林式建筑,层次感非常明显。

(一)视觉上颜色应用的层次错落感

要说颜色的层次感,首先还得从上到下说起,古镇建筑的顶一般都是黑色的瓦为主,墙壁则以白色或者深色为主,而窗子一般是通透的玻璃为主,地面主要是青色的石铺成。 这样不同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使古镇的层次感鲜明而不古板,颜色的使用自然而灵活,使古镇散发出迷人的亲切感。 从平面上看,古镇四周是青山,古镇周围是绿色小河,再近一点,房子大都是古代式建筑,一般是二层楼,一看过去全是青黑皮瓦片,而中间是青白色的街道,又一层面上的颜色层次感。 颜色的错落有致,使古镇的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二)空间上的立体层次感

古镇的建筑风格除了颜色上呈现的层次感觉外,还与空间上的错落有致。古镇的街道整齐划一,街道上的空旷场地不时出现,镇上房子高矮基本一致,偶尔有一两个高出的建筑点缀其中,古镇盘踞在一个盆地中的高地上,位于边缘低点的城门非常高大,而街道民房相对低矮,这样整个古镇的地势高低起伏,建筑也高低起伏,并时有空旷之地和零星高出建筑点缀,使古镇显得气韵生动,节奏明显,错落有致,形成心理上的跌宕层次感。另外,古镇的建筑并不呆板划一,而是各具特色,让游客在不同的地点看到不同的场景。曲折的古镇街道,众多的空间区域,给人多层面,多角度的视野和空间的印象,印象形成空间的层次感,而层次感又来源于印象。层次印象是古镇层次感的心理基础。古镇视觉上的层次感和非视觉上的层次感共同形成心理上的层次感觉,就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意境美。

三、古典人文科学的和谐美

古镇形成于明代,明代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无不体现。和谐美乃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非常注重和谐美。在青岩古镇,古典文化的和谐美都能看出清晰的痕迹,体现在古典式建筑上。

(一)古典阴阳五行说建筑文化理念下的和谐美

按照古代建筑标准,开设东南西北四门,并建有纵横交叉的街道。 在古阴阳五行说里,人们认为万事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式构成。东南西北四门即象征着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四种物质。加上镇中的能滋养万物的土,共同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不已,周而复始。这是古文化天人合一的观点。古镇先民通过建筑来践行自己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二)各种文化杂糅的协调美

古镇在以军事防御基础上,重视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教育业等,目的是使古镇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 比如,南街整齐划一,纵横交错足见当时人们发展工商业、实现经济富足的愿望,至尽保留的各种手工艺、各种风味小吃、各种古典式的日常生活用品等,都足以证明当年工商业发展的盛况。

(三)古镇与自然环境的和合之美

从外观看,古镇安然躺在群山围绕之中,依山伴水,和自然浑然一体,和谐自然。向里面看,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悠悠古韵,至今依然,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在这里,融合为一体。

总之,青岩古镇给人的是一种亲切感,亲切感觉的获得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心理认同又建立在古典建筑文化、建筑美学的认同基础之上,而文化的认同是建立在共同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古镇的和谐美,虚实结合,层次性特点,是中国古典式园林建设的美学标准,在这里,也是小镇散发迷人的魅力的根本原因,可以说,美感就是一种心理共鸣。

猜你喜欢

青岩层次感朝向
低调下的奢华
妙手生画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乌龟快跑
历史钩沉:明清贵州青岩古镇的空间结构
简单的层次感
印花新鲜搭
朝向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