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2015-11-24曹平
曹平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教学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并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优化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09-1
一、要有激情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的笑脸将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教师的严厉和不苟言笑也必然带来沉闷的气氛。一个有激情的教师会利用语言或身体语言感染学生,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效仿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投入的激情不同,学生的体验和反应就不同。教师满怀热情,学生的反应也跟着热烈;教师死气沉沉,学生也将是一潭死水;教师激情四射的教学,学生的反应便是群情振奋;教师毫无表情的教学,学生也会变得麻木不仁。教师投入多少情感,在学生那里就会产出多少情感。因此,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多投入一些情感,少投入一些强制。这样,学生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我曾经有意识地把以上两种不同的气氛带到不同的班级,经过观察,后者的学生显得无精打采,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比前者的差很远。把课堂激活,学生才会对教师感兴趣,有了这个基础,课堂教学才会不断地有情感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才会更有效。
二、要有感情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序。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内心产生情感的体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氛围,为顺利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有厚度
教师自身专业一定要有一定的厚度,以确保所传授知识的有效性。而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四、把握学生的心理,适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
在课堂上促使学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课堂上,每次学生回答问题之后都应该采取欣赏的语言表扬学生,即使有些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应该流露出不耐烦或不认可的态度,应多运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一个受到表扬的学生会比受到批评的学生更乐于举手发言,一个点头或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为了发言必然会参与课堂,课堂的实效性就增强了。如果遇有学生“捣乱”时,不要大发雷霆,更不要借题发挥,撇开教学内容,滔滔不绝地训斥“你是全班最顽皮的学生”之类的话,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干扰行为,如果不行,就利用提示性的语言或着玩笑话使他自己察觉到自己的错误。
五、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满堂灌,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学习行为才能令课堂的有效性增强。不管是智力超群还是智力发育迟缓抑或是态度懒散的学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以及关爱,指导他们形成各自不同学习的方法。首先教师应当指明不同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二是采用经常提问题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紧张”的气氛,令他们没有时间开小差,问题的设计要稍微简单点,面向大多数学生,令学困生也可以从容应答,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体验到“当家作主”的滋味,他们自觉学习的意识便大大加强了。而在布置一项任务或者提问一个问题之后,教师不能以草率的态度对待,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地给予帮助与指导,或制止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及习惯,这时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也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