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而不凡清气来
2015-11-23任怀强
朋友宜涛发来洪学的花鸟画,让我评一下。我是先看画作,再作评论的人。及至看到《人不厌拙——清气》的翠鸟和荷花,觉得他是有品位的人。一个人一生不在乎能成为多大的家,而是能成为朴拙而敦厚的人,实乃高人。至于耳闻自幼习画,他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始拜天津书画家王泉生、费超杰先生学习中国画。后进修于天津美院,得孙其峰、萧朗、张浦生、霍春阳、贾宝珉等先生指教。不仅如此,他是行旅的人,师法王雪涛先生的同时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采风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写意花鸟画最能代表文人画的品质和气质,美术史学家、理论家一般认为:文人参与绘画创作和评论是中国文人画兴盛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文人对于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对于个性才思的发挥和张扬,对于主观情感的宣泄和传递,这一切造就了文人写意画的本质特征,所以有明代徐渭(青藤)开创,经由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的传承,在近代又由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三位大师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历史的巅峰,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王洪学也是这样的人,喜欢追根溯源,直通事物本质,张扬个性,从而形成自己创作特点。他的画造型奇崛生动、笔墨畅达、情趣盎然、格调高雅、引人入胜。
宋人苏轼曰:“绘画惟形似,见与儿童邻。”大写意画提倡离形尚意,这使人梦回春秋时期九方皋相马之“牝牡骊黄”,观其神而忘其形,观其天机、在其内忘其外。从临仿、背摹,到写生而创作,王洪学的笔墨语言愈加精练,形式愈见新颖,作品整体驾驭愈加浑然沉厚,笔下的芭蕉、竹子、松树、牡丹、荷花、枇杷、鹰、斑鸠、喜鹊等,均见出笔墨内敛、简逸和老道,在形式的锐变、富赡上,都富有创意与郁勃纵横之气。王洪学的艺术以从前人炉冶中熔出,自是落笔成趣,达于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之妙境,跃然纸上。看洪学的作品,不难看出他作画时那种解衣盘礴、释怀若忘的自然状态。画到生时是熟时,画到无画是真画,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是真魂那般物我两忘的境界。他画中物象的“形”是自然界形体物象的潜移化象,或与老子的“似不肖”不期而遇了,我以为这是洪学的才思灵气所赋予他对客观世界自然景物独特体悟而呈现的“化物为我”的形象感思。无论是那高松屈铁盘桓,还是那枯藤老梗芭蕉喜鹊;无论是满纸惊秋的氤氲荷塘,还是苍凉萧瑟的秋蓼独凫,一幅幅墨气淋漓的画面都诠释了这位青年画家大气、大象、大格、大趣、大朴、大美的大写意气象。观王洪学近作,忽感一股天风袭来,面目弥新、气韵夺人,这“气”乃来自他的胸中有气之妙。
王洪学用他的勤奋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像《连年有余》的荷叶与花朵,《人不厌拙——清气》的翠鸟和荷花,《一路清廉》的洒脱笔墨与清润气息,《高瞻远瞩》的虚实相映与意象的精气神,《绕身无数青罗扇》的清新氤氲与笔墨变化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感受到大自然感性生动的活力与魅力。我认为洪学除了具有勤于思考和勤奋不辍的努力外,他对中国画艺术传统的感悟理解,对中国画精神的不懈追求是他艺术品位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一个艺术家语言与风格的形成,既受到了传统艺术及观念的影响,又与艺术家个人的经历、学养、气质以及所追求的目标密切相关。他的努力使他的艺术日益精进,他的执着使他抵近佳境。观他的画总给人以一方净土、一片空灵、淡泊而清高,似文人画的风雅却无文人画的矫作之嫌。画中那幽深的古意、雅逸的色彩,正见他内心深处对艺术的追求和心境的写照。无论是浑古的笔力,还是清新淡雅的墨色,在他的作品中,总是透出一股朴素的芬芳,有如看到一片温润而生机勃勃的世界,在单纯安宁中凝聚着自然生命的律动,其作神闲态静,波澜不惊地表露着大自然和人类心灵的亲近。而他近期作品的重拙浑厚,水痕墨气,以及胸中郁勃与笔底造化,无不是落笔云烟,都在瞬间题于画面,且淋漓尽致;王洪学正在完成一种自我超越,这是对艺术本质的回归,也是他艺术长旅中新的起点。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王洪学定会以尽善尽美的艺术卓异于画坛。
(任怀强,著名书画主持人、评论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