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阳刻

2015-11-23武俊杰

剑南文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金元平阳太原

■王 婷 武俊杰

平阳刻

■王 婷 武俊杰

金元时期山西平阳(今临汾市)代替汴京成为黄河以北的刻书中心,成为与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福建建阳并列的四大刻书中心之一,这是山西雕版印刷业辉煌时期。本文试从北宋后期的一系列战争,戏曲的繁盛和统治者的重视等方面,来探讨金元时期山西平阳代替汴京成为黄河以北的刻书中心的原因。

平阳,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昭公》:“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赵朝为平阳大夫。”因其居于平水之北,才有了平阳的说法。秦国统一天下后,平阳属河东郡管辖。唐李吉甫云:“河东道一”晋州条:“临汾县,本汉平阳县,属河东郡,在平水之阳故曰平阳。……平山,一名壶口山,今名姑射山,在县西八里,平水出焉。”以及《临汾县志》载:“平水,出城西南平山下,东流至城西五里名平湖,为居民上巳游观之所。”可见平水以发源于平山得名。北宋时,临汾升为平阳府。元代初为平阳路,后为晋宁路。可见:平阳之名由来已久。但为什么平阳在金元时期超过太原成为黄河以北的刻书中心并且繁荣,文章认为:

第一,与北宋的一系列战争有关。

首先是与北汉的战争。公元前979年,宋太宗率数十万大军亲征都于太原的北汉。战后,宋太宗为了免除后患,便下令摧毁了有1500年历史的太原城。极大的削弱了太原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的屏障作用。

其次是与金的战争。宣和七年(1125),金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太原,之后金向宋提出了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撤兵要求。尽管宋政府同意割让,但是李纲等大臣极力反对,认为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太原军民在坚持了将近260天后,失败,这就是有名的“太原保卫战”。太原失守,使金兵控制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全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太原的政治地位与宋代以前已经无法比拟。

两次战争导致了太原的残破不堪,宋朝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南移。使金元时期的平阳成为一个重要的据点。

第二,统治者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私人书坊的发展。金政府在平阳设有 “平水书籍”即官书局。《中国雕版源流考》:“金初平阳为次府,置建雄军节度使;天会六年,升总督府,置转运使,为上府;衣冠文物,军于河东。于此设局刊书,一时坊肆多萃于此;至于文化,其风未衰。”《金史》载:“平阳府,上。宋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本晋州,初为次府,置建雄军节度使。天会六年升总管府。置转运司。兴定二年十二月以残破降为散府。有书籍。”北宋灭亡后,平阳府代替了汴京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出版中心,金、元两代,政府曾设有管理书籍的专业机构。宋、金时期,私人书坊大量出现于平阳。元时,有平水徐宅、平阳梁宅、平阳张存惠堂、平水高昂霄、尧都梁宅等。

第三,宋金时期,平阳地区戏曲的繁荣。现存最早的一部戏曲刻本就是金代平阳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主要描述的是山西平阳地区的故事。宋代《碧鸡漫志》所载:“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例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贵耳录》:“寿皇赐宰执宴御前杂剧,妆秀才三人,首问第一秀才,仙乡何处,曰上党人,问次曰泽州人,问三曰湖州人。”元代,元曲四大家,白朴是晋北河曲人,郑光祖是晋南襄陵人,关汉卿的祖籍是解州。而戏曲的传播与剧本的制作密不可分。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平阳刻的发展,也是当时统治者为什么会将刻书中心设在平阳的原因之一。正如王国维所说:“北人之中,大都之外,以平阳为最多……则元初除大都外,此为文化最盛之地,宜杂剧家之多也。”

山西平阳雕版印刷业的起步和发展于唐宋时期,在金元之际达到了鼎盛,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也是金元时期平阳文化中的代表,对平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金元平阳太原
印记太原《并蒂菊》系列文创产品
太原清廉地图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虎园观虎
泥火交融见初心 入窑淬炼现珍品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简述平阳木版年画体裁
金元饺
政坛明星梦断第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