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评论》所刊《聊斋志异》英译研究

2015-11-23张营林

剑南文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英译文言

■张营林

《中国评论》所刊《聊斋志异》英译研究

■张营林

《聊斋志异》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的西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情节内容的准确传达上对《中国评论》刊载的《聊斋志异》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评论》上所刊载的聊斋故事共19篇,由英国驻华使者阿连璧翻译,于1873年至1875年连载在《中国评论》第二卷第六期至第四卷第一期上。译者并未采用 “字比句次”的直译方式,而是将“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相互融合,促进情节内容的准确传达。

首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一些细节描写,使文章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聊斋志异》虽刻画的人物生动传神,但受其篇幅限制,短小精炼,缺乏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将文言小说缺失的细节描写译出,使文章更加生动。如《赵城虎》一则中:“and the old women,who had become very fond of it,would pat and caress it without fear.”原文仅为:“人畜相安,各无猜忌。”译者并未采用直译的方式,“轻拍”和“爱抚”,两处细节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虎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

其次,译者在原文的翻译过程中穿插注释,来对中国特色的文化进行译注。

文言文晦涩难懂,其中涉及大量的中国历史、地理、典故等文化信息,对西方人阅读会造成障碍,故而,译者借助注释来对其加以介绍,比较全面地传递原文文化内涵。如译者在“Kuan Ti”后添加“the god of war”,在“Fei Chiu”后添加 “in the Province of Honan”,在“a Court dress”后添加“which the officer put on”,在“whose hair was still in two tails”之后添加“(i.e.plaited as a child’s)”等等。译者在这些“特色”之后添加注释,消除读者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和隔阂,对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较好地把握原文的风格特色,传达出原作独特的神韵。

文言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简练的语言中传达出优美的意蕴。“真正的文学翻译不可将多姿多彩的原作弄成意义难辨或清汤寡水的文本”。在《狐嫁女》一则中,原文为:“登月台,光洁可爱,遂止焉。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坐良久,更无少异,窃笑传言之讹。席地枕石,卧看牛女。”译文为:“He sat in the verandah for sometime waiting for something to happen,and watching the thin new moon sinking behind the western hill……”译文虽为完全将原文所包含的信息量译出,但译者已尽量做到保留原文意境的美感,并且将殷天官的闲适较好地传达出来。

总之,中国古典小说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并不是对原本的简单的、机械的复制,而是基于原本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的再创作,这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英译文言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成语连线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