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长空 为国铸盾
2015-11-23贾军
贾军
作为一名航天系统的工作者,看到自己参与过的舰空武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骄傲地展现我国捍卫胜利、捍卫和平的决心和力量,感慨良多。在阅兵惊艳亮相的背后,是研制团队“立梦、追梦、圆梦”的漫漫征程。
获得型号竞标的成功,是研制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唯有在当前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拓思路、追求极致,拿出一个各项技术指标全面创新的方案,才能获胜。凭借特有的精细和创新的智慧,我们的方案一举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原理上可行,并不等于工程上可实现,面对这样一型“从头到尾都是创新”的型号,巨大的技术困难也始终“如影相随”。原方案行不通,就另辟蹊径,细化质量要求、重新设计工艺、严格产品检验……秉承严慎细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关键技术难关最终被一一攻克。
正式装备前,大量的飞行试验必不可少。第一阶段,试验进行得异常顺利,连续多次完美地击落目标。然而,第二阶段试验一开始,一场技术攻坚战随即拉开了序幕,团队紧锣密鼓地成立了技术攻关组,在两总的带领下,在历次试验积累的几万组数据中分析对比,查找共性,捕捉隐藏在数据海洋中的蛛丝马迹。传统的分析手段不够精确,就发展新的手段;理论仿真不能复现,就增加实际偏差;静态模型误差大,就建立动态模型……就在那间被戏称为“小黑屋”的联合办公室里,后墙不倒的计划节点,催促着大家必须日夜兼程。历经五个月技术攻关强行军,团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难题,彻底扫清了型号研制路上的障碍。
最终的试验,转移到了海上,冬季凛冽的寒风在海港内冻起了厚厚的冰层,而我们的的试验队员在舱外操作时却连手套也不能戴;夏日炎炎的烈日将溅在队员脸上的海水很快蒸发,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盐层;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晕船,由于船小风大,船上的海军都吐得一塌糊涂,发动机的尾气熏得人直流泪。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我们。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我们选择了航天型号;为了不再遭受战争摧残,我们选择了担当,为国铸造利器。志在长空,逐梦已十年。铸盾碧海,报国正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