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11-22张静柳吴歆华
张静柳 黄 俊 吴歆华
临床上,卵巢癌是一种常见性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隐匿、死亡率高、易扩散、生长迅速、预后差,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卵巢癌由于具有发病隐匿等特点,因此临床难以及时发现及检测。当患者一旦被确诊则大多为晚期,此时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35%[1]。所以临床及早诊断及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诊断卵巢癌方法主要有超声、CT及血清CA125检测。超声检查诊断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其具有可重复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超声难以发现单发囊性病灶。血清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本次为探讨与分析CA125联合CT检测诊断价值,旨在提高临床卵巢癌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特选择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进行研究,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22~68 岁,平均为(52.5 ±3.0)岁。经妇科检查,患者盆腔内5~22 cm质中或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或清32例,其中附件区压痛者10例、自觉下腹部包块18例、腹水征阳性者4例;下腹坠胀不适者13例、经期腹部疼痛者8例、月经紊乱者5例、无临床症状者2例。
1.2 方法
分别采用CT、CA125、CT联合 CA125检测;并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为标准来评价3组诊断准确性。
CT诊断: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所生产的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及双源CT全身螺旋扫描机。层厚为5.0 mm,层距为5.0 mm;矩阵为512 ×512。患者处仰卧位,先对患者进行平扫,然后再行增强扫描,以3.5 ml/s的速度将100 ml造影剂注入到患者肘静脉[2]。
血清CA125检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于清晨空腹下取患者肘静脉血液,并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20℃冰箱中保存以待用。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操作[3]。
1.3 阳性判断标准
血清CA125检测阳性标准:反复进行3次或以上检测,当CA125值≥75.0 U/ml则为阳性。CT检测阳性标准:肿瘤主要以囊实性和实性或完全实性为主,待造影增强后出现实性部分增强;肿块内存在不规则坏死情况,造影无增强;囊肿内间隔厚度>3.0 mm,并可见囊壁向囊内外突出的结状肿块;腹盆腔脏器、盆壁可见转移性结节;存在腹水形成情况,腹盆腔淋巴结>1.0 cm[4]。CT分期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CT与MRI修订后卵巢癌FIGO分期诊断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情况
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CT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67%(52/60)、CA125 检测准确率为 68.33%(41/60)、CT与 CA125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CT与 CA125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 CT组和CA125 组(χ2=7.98、6.71,P 均<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例,%)
2.2 CT临床诊断卵巢癌分期情况
经本次研究发现,采用CT进行的临床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性(Z=-0.795,P=0.427),见表2。
表2 CT检测卵巢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情况[例(%),n=52]
3 讨论
临床上,卵巢癌是女性人群生殖系统肿瘤疾病中一种常见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在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其具有较高死亡率。据相关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临床死亡率大约为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患者死亡率之和[6]。然临床导致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这种疾病发病较为隐匿且难以检测[7]。所以为提高临床对卵巢癌检出率,需不断提升临床检测技术,并提高临床检出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卵巢癌提供有力参考依据。目前临床诊断卵巢癌的常用方法为CT、血清CA125检测。
CT检测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同时还可对解剖位置进行有效而准确定位;采用CT检查对诊断卵巢癌具有较高准确率[8]。本次研究中,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6.67%,误诊率为10.00%。然本次误诊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为单发性囊性肿瘤,造成这种原因可能与卵巢癌表现为囊性肿块有关,同时还与卵巢癌CT表现为壁结节小或实性成分不明显等与囊腺瘤较为相似有关。正常卵巢采用CT检查临床主要表现为边界凹凸,中央表现为回声高且周围表现为低回声,同时可显示出大小不等和边清壁薄的圆形液性暗区[9]。于月经周期,患者卵巢大小可存在便后,正常卵巢临床CT表现为子宫两侧为椭圆形低密度影像,且边缘较为光滑、密度均匀,待增强扫描后则无强化,但一旦患者发生卵巢癌变,则以上各种CT征象将会发生变化。卵巢癌临床CT影像征象:囊实性肿块表面形态表现不规则,实性成分不规则,并且与囊性交界面模糊,CT检查表现为实性部分增强后出现明显强化或在其强化病灶中呈现为不强化液性坏死区域;肿瘤表现较大,一般>4.0 cm,肿瘤常会侵犯患者双侧卵巢,大多数表现为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10]。如果患者盆腔内出现腹水,则采用CT检查时,其存在转移征象,患者腹膜表面出现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性肿瘤种植病灶,在患者腹水衬托下,其将会显示出现1.0 cm以下的结节样突起。当患者出现网膜及腹膜转移时,其主要表现为网膜饼状变化,并局部固定。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则主要表现为盆腔或腹腔血管旁或腹膜后出现实性团块,待CT增强扫描后,其无强化[11]。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分子学技术不断发展,血清CA125检测成为目前诊断卵巢癌的主要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可重复操作和灵敏度高等优点[12]。此外,由于CA125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因此使得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检测。经本次研究发现,CT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67%(52/60)、CA125检测准确率为68.33%(41/60)、CT与 CA125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CT与CA125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知,单纯采用血清CA125检测准确率较低,且存在较高误诊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患者存在妇科炎症或存在子宫内膜异位所引起,因此临床可于患者CA125检测升高后再进行CT检查,从而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目前临床卵巢癌分期主要以手术病理分期为主,但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发展,CT对患者各个部位转移灶,特别是淋巴结和腹膜转移等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经本次研究发现,经CT诊断为卵巢癌的52例患者,采用CT对卵巢癌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并且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卵巢癌诊断金标准,但这种诊断方法较为滞后,且存在较大创伤性。因此本次研究将血清CA125与CT检查进行有机结合,并用于检测卵巢癌患者,很大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因此而说明临床采用CA125联合CT检查可提高临床卵巢癌检出率,从而可有效弥补单一检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临床诊断卵巢癌提供极大参考价值,从而为临床疾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1]郑莉甥,魏素艳,蒲春文.血清中SLPI及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3):44-45,148.
[2]王克义,冷建杭,郑 辉,等.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139-1140.
[3]张东妹,徐惠贞,杨景阳.血清HE4及CA125水平检测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4):327-330,334.
[4]梁美蓉,曾四元,王素兰,等.人附睾蛋白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0):9148-9152.
[5]史忠明,覃世榕.血清HE4及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及其FIGO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7):3370-3373.
[6]韩文明.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57-1758.
[7]易 琳,黄学梅,刘 预,等.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32):3372-3374.
[8]屈 娜,郭科军.卵巢癌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表达水平的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6):1258-1262.
[9]杨滇宇,杨 凡,万海英.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532-2533,2536.
[10]邱晓明,陈添彬,陈 静,等.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541-2542.
[11]林莺莺,陈 燕,胡敏华,等.血清HE4与卵巢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研究--附69例CA125比对分析〔J〕.现代免疫学,2013,33(1):66-70.
[12]叶 敏,唐均英.血清CA125及HE4诊断卵巢癌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6):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