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与劳动力成本视角下企业创新激励来源分析
2015-11-22胡彬何璐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 胡彬 何璐(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福建泉州 362021)
问题的提出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企业既可以通过利润留存等方式从自身内部获得资金,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的方式从外部获取资金,此外,政府补贴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从融资约束和劳动力成本两个视角研究企业的创新行为。
目前国内已有相当多的文献对企业创新作了研究。周黎安、罗凯(2005)基于1985-199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企业规模对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叶林(2014)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4-2007年的企业层面数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技术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大企业倾向于工业创新,小企业倾向于产品创新,且大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创新水平都要高于中小企业。吴延兵(2006)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专利数量没有显著关系,企业规模对新产品产值表现出非线性正向关系。鞠晓生、卢荻、虞义华(2013)基于非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和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重时,营运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平滑作用越显著。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2014)基于生存分析模型发现企业融资能力越强的研发企业生存概率越高。曹献飞(2014)则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角度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融资约束显著影响民营企业的研发投资,外源融资约束对所有类型的企业的研发投资都产生显著影响。林炜(2013)利用1998-2007年期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弹性系数,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提高。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的文献分析,本文选取企业的融资约束、劳动力成本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其他的控制变量有企业规模、经营年限和补贴收入。
模型设定、数据说明与变量定义
(一)模型设定
本文建立如下面板二值选择模型:
其中y*it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xit为外生解释变量,ui为个体效应,εit为扰动项并假设服从逻辑分布,个体的选择规则是:
给定xit、β、ui,则有:
其中F(·) 为逻辑分布的累计分布函数,则:
假设第t年第i个观测数据的概率密度为:
两边取对数得到:
假设样本中的个体都相互独立,则整个样本的对数似然函数为:
对此对数似然函数进行MLE估计可以得到系数矩阵。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实证模型定义如下:
本文接着研究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如下模型:
(二)数据处理、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数据采取以下的处理过程:首先,剔除关键变量的缺失值;其次,对于企业职工人数小于30的观测值进行剔除,得到“规模以上”企业;最后,由于2004年的数据缺少新产品产值数据,本文按照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2014)的处理方式,选取2003年和2005年的新产品产值的平均值替代2004年的缺失数据。各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与结果
对于面板二值模型的选择,通过hausman检验,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表2列(1)给出了面板固定效应logit回归结果。变量exf和inf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内、外源融资能力越强,企业越有可能创新;变量exf的系数大于变量inf的系数,说明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对企业是否创新起决定作用;变量labcos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显著的增加了企业创新的概率;变量butie、size、ag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从政府获得的补贴越多、企业规模越大,经营年限越长,企业越有可能创新。
对于面板模型的选择,本文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全样本的回归结果见表2列(2)。本文接着讨论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差异,将全样本划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回归结果见表2列(3)-列(4)。
表1 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表2 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一)全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变量exf和inf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内、外源融资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的强度越大;变量inf的系数大于exf的系数,说明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对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大于外源融资能力。
变量labcost和变量siz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变量labcost2和变量size2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企业规模都对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超过这个限制反而对企业的创新有抑制作用;企业的规模越大,创新强度越大,但当规模超过了一定的范围,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臃肿,管理效率的低下,反而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
变量ag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经营年限对创新强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变量buti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从政府获得的补贴收入越多,企业的创新强度越大,这是因为政府补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
(二)不同规模企业回归结果分析
首先,对于大型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内源融资能力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对市场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越强,其垄断优势越大,从而造成市场缺乏竞争,因此内源融资能力并不能显著影响大企业的创新强度。对于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对创新的正向作用要大于外源融资能力,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较难,不得不靠自己的利润积累来促进创新。其次,对于大型企业,变量labcost的系数不显著,而变量labcost2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减弱企业的创新,而劳动力成本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依然呈现倒“U”型,说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大型企业的创新有抑制作用,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中小企业去创新。再次,企业的规模对创新的影响在两类企业都呈现倒“U”型,但中小企业的规模经济拐点要大于大型企业。经营年限对中小企业创新强度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大型企业的影响不够显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大型企业的经营年限较长,其观念较保守不愿意去创新,而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年限一般较短,敢于接受新的观念,从而积极创新。最后,补贴收入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大型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企业,这可能是由于政府对大型企业的补贴较多,而对中小企业的补贴不足导致的。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7年数据,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企业是否创新和创新强度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都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企业创新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因企业规模的不同存在差异,内源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但对大型企业的影响不够显著,外源融资约束对所有规模企业的创新都有显著影响,且对大型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创新逐渐减弱,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劳动力成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中小企业去创新。
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加强金融改革,缓解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约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大型企业发挥规模优势进行创新;应当大型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同时要摒弃保守观念,积极创新;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补贴,促进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利润积累进行创新。
1.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5(4)
2.叶林.企业规模与创新技术选择[J].经济评论,2014(6)
3.吴延兵.中国工业产业创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评论,2006(5)
4.鞠晓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3(1)
5.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融资约束降低了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概率吗?[J].科学学研究,2014(10)
6.曹献飞.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12)
7.林伟.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