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倦的探索中追求真理——读《探索文集——对文艺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探索》
2015-11-22胡光凡
○ 胡光凡
在不倦的探索中追求真理——读《探索文集——对文艺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探索》
○ 胡光凡
在文艺界、学术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热潮中,我读到资深社会科学家王驰的新著《探索文集——对文艺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探索》,深感这是一部既具有理论、文献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很有裨益。
王驰长期在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和理论战线工作,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攻方向是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在87岁高龄之际出版的这套《探索文集》,收录其发表在各类报刊的论文和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共160多篇,洋洋137万字。文集分三卷,上卷是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繁荣社会科学事业的探索,中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探索,下卷是对文艺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探索。
通观这卷文集,虽与其他两卷有联系,但其主要内容是探讨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着眼和着力于宣传党的文艺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言,他在过去几十年中,曾无数次学习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每有体会,辄发而为文”,文集中收录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七篇体会文章,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内涵,显示出不同的时代色彩。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这就是,作者认为,《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照亮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前进道路的“不灭的火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武器——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体会之七》中,作者对文学艺术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精神产品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各种成品的总和,它大体上包括自然科学产品、社会科学产品、文学艺术产品三大类型。自然科学产品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结晶;社会科学产品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及其规律的研究成果;文学艺术产品是人类用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感情和理想的特殊精神产品。”作者认为,这三类精神产品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都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可或缺的。但是,文学艺术产品却“备受青睐”,因为它们“具有移风易俗、陶冶性情的特殊功能”。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人们对文艺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它的生产和接受不仅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状况,而且对净化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了充分的探讨。诸如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功能;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艺家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文学艺术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必须遵循文艺规律,切实加强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
作者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理论思维和方法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文艺现实,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具体分析论证,因而许多文章既有理论上的深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尤为可贵的是,作者能坚定地站在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原则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精神,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表现了一位真正理论家的勇气、正气和骨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党的文艺理论、路线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作者写出了一系列文章,以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理论为武器,对“四人帮”的极左谬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积极响应和倡导解放思想,繁荣创作,开创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湖南省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这种激浊扬清的辩证批判精神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贯串在他整个的笔耕生涯中。写于1987年的《不灭的火炬——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体会之六》一文,对当时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文艺界一度出现的全盘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背离《讲话》基本原则的种种“奇谈怪论”,作者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批驳。有的“新潮”文论否定《讲话》关于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论断,认为强调生活是文艺的源泉,就是“否定作家的主体性和创作个性”,是一种“机械唯物论”;他们主张文艺创作要“背对现实,面向自我”,坐在象牙塔里去“寻找自我”。作者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作者写道:“按照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作家的主观世界、‘心灵’是第二性的。文艺作品应当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但它不是文艺的真正源泉,真正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不仅文艺创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作家的自我也会变得一片空虚。”这种论辨有理有据,发人深省,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总之,《探索文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读者加深对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作者视野开阔,话题涉及的文艺门类十分广泛,涵盖文学、戏剧、电影、美术、文艺批评、文学研究以及图书、群众文化等诸多领域。许多篇章行文流畅,语言平易朴实而又不乏文彩,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从不故作高深,玩弄堆砌名词概念的游戏。因为作者意在弘扬主流价值,凝聚正能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鼓与呼,靠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而不靠歪理和吓人吃饭!它充分表现了作者数十年如一日,以坚强的党性原则,在不倦的探索中孜孜追求真理的恒久定力和执着精神。这既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一种可贵的学术操守,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张韵波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