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与颜色关系所体现的线性思维
2015-11-22
东西方两位大约同时期的大艺术家马蒂斯和任伯年,他们的绘画从很多角度都可以分析出线性思维,而针对于线与颜色在画面上所体现的线性思维的这个角度还未曾仔细分析,本文浅析画面线条与颜色关系所体现的线性思维。
首先,线条如果和色彩在一起,线条充当的角色就是分隔线,会被色彩当作不可逾越的界线。而中国画中的线和颜色的关系则是主辅关系,即线条是主要的,而色彩只是“随类赋彩”,而且中国的色彩是依照线的需要平涂或分染的。关于“随类赋彩”,“随”,本义是顺和从,但谢赫“六法”中的“随”就有主体意识和客观规律联系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内涵在内。“类”本义是种类和相似,但王微在《叙画》中说“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语,物以状分……”,因此,中国的绘画正是以这种方式,对自然色彩进行归类和类推,并且在使用时则本着以线造就骨架(“骨法用笔”),色彩依附于上的一种关系。色彩对于线条来讲是从属的地位,是一种派生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而这种派生关系就是一种承接关系,是叙事性的线性。
其次,西方的文化既然是提倡光的艺术,那么色彩就和线条一样,处于并列同等的地位。分析马蒂斯的画面,我们感觉他的线是在画某一个人物形象或者其他的一个实体事物,但事实上更确切的说他在用那些线分割着画面,这就与中国画的阴阳布势的做法很接近。中国人讲究的阴阳、虚实在他的画面中也有所体现。马蒂斯的线似乎更多的是分割体块,从而为他大面积平涂各种颜色做准备的,当画面上满颜色后,线就会被色块覆盖。马蒂斯本人说过:他的素描诸特征无法用言词进行表述,只存在一鼓作气的线条对纸所作的空间分割和由此表现的感情在观众心中唤起的共鸣。也就是说,在有色彩的马蒂斯的画面中,马蒂斯的绘画观念依然是并置的平行排列,平行并列的视觉空间概念就是体积,是块面,而不是线。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色彩与线条关系的运用上,马蒂斯并不具有线性特点。任伯年的绘画始终遵循古法,依然把色彩设定在从属地位上,色彩的存在只是为线条增添光彩罢了,只是起到烘托作用。而且在他的人物画上色彩几乎平涂或者稍加晕染,花鸟画中尽管用了大量石色增加厚度和鲜艳度,但是依然遵循的是“墨分五彩”的思想,也即以墨为骨为主线。这就和马蒂斯同等看待色彩和线条的观念有明显区别。
通过对两位艺术家绘画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对线的理解中存有差异,但也不乏相似之处。譬如:马蒂斯与任伯年都十分重视线对于画面的主导作用,两位艺术家不管出于线性思维还是团块思维,他们的画面呈现平面化色彩。这种平面化构成是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自觉,是从镜像绘画走向意象绘画的体现。艺术史的发展表明:艺术的真谛并不在于复制事物,而在于表现事物的形体和精神,故绘画走向平面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所以我们通过对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比较,不难看出,马蒂斯在线条的自律性和画面的构成上的大胆尝试。不同文化各有利弊,中国人很早注意到平面化构图的重要性和线条自律性美感的运用,然而这一贯的思维模式却使中国人对于形的控制不够严谨,尤其在人物画上。所以任伯年在人物肖像画中所做的严谨尝试是很有启发性的。如今我们国画教学中引进素描体系作为基础课程是有必要的,可以以块面的理念来进行视觉构图训练,然而却不能因此就纯粹用西方的块面理念来规范国画教学。
(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