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新常态下的航运业进取之路
——记2014国际海运(中国)年会
2015-11-21李冰漪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共谋新常态下的航运业进取之路
——记2014国际海运(中国)年会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国际海运年会”是目前国际航运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受瞩目的高峰论坛,被誉为“海事达沃斯”。而“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首次移师重庆,从2014年11月5日开始,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来自全球700位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围绕着“合谋共赢新常态”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共谋发展。
新常态提供新商机
本届年会首个论坛——“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商机推介论坛于2014年11月5日下午召开。花旗银行全球航运、物流及离岸业务主管Michael Parker表示,金融危机和航运危机相互交织,为航运业建立新的常态提供了机会。开展金融业务,可帮助航运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要求。
海事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Total Soft Bank的高级销售总监William Yip认为,全球化时代,企业要获得更低廉的价格,必须拥有更多信息。企业也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展望长江经济,实施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何在物流、产业和合作方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同期举行的“长江经济展望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认为,实施江海航运一体化就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优势,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多式联运,从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建议,长江经济带沿线要形成具有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大市场格局,需要对沿线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目前上海自贸区探索的模式,可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复制和推广执行。这有利于改变政府的管理职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打通地区、市场中的壁垒,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付秋涛认为,长江航道的合理、合法、合规开发和管理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就需要上中下形成一体化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多瑙河管理模式,多瑙河区域虽然隶属于9个国家,但是在管理上是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规则。
分享业内最新成果
造船业持续低迷,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节约成本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办法之一。集装箱船在航行期间内,若船内配件受损,短期内难以迅速获得廉价便捷的更换服务,因此3D打印似乎成为了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11月5日下午举行的“行业成果分享会”上,马士基集团采购部项目主管Martha Rehnberg女士介绍,马士基旗下部分集装箱船上已安装了3D打印机。虽然这些打印机目前只能采用ABS热塑性塑料进行打印,限制较大,但公司正在调查采用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打印的可能性及未来利用率。她预计,随着价格的下降和技术的进步,3D打印机将在海运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SAP亚太即日本区服务和消费行业副总裁Derek Maggs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机遇尤为重视。对此,他指出“电子商务为航运业带来了新商机,如在集装箱市场方面,拥有集装箱航运80%运能运力的全球前20家航运企业中,90%的新运力都会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因此,航运业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推动更大的价值,是行业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名家看市,纵横捭阖
11月6日上午举行的“名家看市”专题论坛精彩纷呈,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围绕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环境及航运业现状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探讨。
对于“新常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这是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间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不能持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而保持“新常态”,则意味着要改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体现就是增速下滑。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改变地方政府经济考核方式,例如增长率从硬指标,改为有弹性的预测值。而广大企业家要加强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把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分析考量,审慎决策、冷静面对。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指出,相比于发达经济体的低迷状态,新兴经济体的表现要好得多,而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开始对发展方式及经济结构进行周期性调整。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期,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市场,更可以学习和获得品牌等要素,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
当前不可否认的是,航运业正在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天。对此,第一波士顿哥本哈根办公室董事经理Lars Kloppsteck表示,这次航运业的冬天不但是一次周期性的衰退,更是一次深刻的结构性转型。航运业抱团取暖是航运业应对未来挑战的新思路。航运业的同类企业间通过联盟、合作、协商等方式改善资源的利用,才能用效率代替无序扩张和单纯的价格竞争,从而维护行业稳定发展,达到市场良性竞争。并且还应把上下游供应商也包含进来,以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共享、码头企业和航运企业的价值共享、航运企业和货主的价值共享。
以创新应对航运严冬
对于航运业冬天一说法,业内人士是怎样看待的呢?11月6日上午举行的“产业透析”论坛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泽华表示,在航运业冬天将持续的背景下,低成本营运将成新常态,即通过船舶大型化和减速航行,来降低能耗和单位成本。而联盟化亦是低成本的表现之一,这也是航运公司发展的新趋势。2013年6月,马士基、地中海和达飞航运3家全球排名前三的集装箱航运巨头联手组建P3联盟,并在联盟合作方式上做了极大创新。他并认为,为应对航运业的冬天,航运业要在跨界融合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波则表示,“未来创新驱动将是造船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他认为,船东需求是造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向标,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提高船舶高技术附加值,积极发展船型新技术是重要举措。同时,强力推进造船业结构调整,与航运企业强强联合,都是未来提高造船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困境中往往蕴含着机遇,航运业怎样才能在“冬天实现”逆袭?在11月6日下午的“经营论道“论坛上,中远集团董事、总经理李云鹏建议,要想“逆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船老大”思维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他认为,首先要树立起新的服务理念——企业间,要从利益的竞争关系向价值共同体转变;而航运企业和客户则是“命运共同体”,“不能只关注企业自身的成长,要和客户一起成长。”其次,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它的实质是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第三,“航运企业不要满足于只做传统的水运生意,要做全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样才更具竞争力。”“这其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中体现。”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晓鹏也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海运需求不旺盛,航运价格上涨空间受限,而营运成本继续上升,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仍然在前行,资金、技术、产品的自由流动不可逆转,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还在继续,这些都将为全球航运业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