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2015-11-20周春开
周春开
摘 要:文章从目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眼,从危机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对象的确定、危机干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建立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提出了危机干预体系组织实施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45-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在校人数也不断刷新。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质量的高低,不仅表现在专业能力、学术能力方面,也同样体现在综合素质的强弱上,心理健康素质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由于学业压力、人际与情感纠葛、就业困难、经济负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研究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长,这也给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带来一些思考。在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普及教育程度和方法途径等远远落后于本科,也缺乏必要的危机管理机制。因此,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构建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十分必要。
一、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成要素
所谓危机,是指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从而出现的一种失衡状态。一个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多种条件和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危机的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危机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的对象和范围界定、危机干预的人员队伍和危机干预的保障体系。
(一)危机评估的指标体系
根据研究生身心特点,并针对以往危机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以此确立危机评估的指标体系,这是对危机进行预警的依据和基础。我们以大学生预警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作为参考,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将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
1.个体发展指标:包括人格和气质特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生目标、学术科研成绩、时间管理等。
2.认知应对指标:包括人际关系状况、异常思维和行为方式、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遭遇挫折的应对方式等。
3.社会环境指标:包括对校园管理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家族病史、家庭关系、教养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等。
4.生理状况指标:包括失眠、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化症状指标。
5.情绪状况指标:包括负性情绪的行为表现、持续时间、强烈程度、排解方式等。
6.应激事件指标:包括应激事件可控及可预期性、事件重大程度、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频率、事件对个体的影响程度等。
(二)确定危机评估的对象
每个危机事件发生前当事人总是存在一定的思想行为表现,而且绝大多数当事人都存在着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如何甄别出具有危机的对象,并将其纳入管理者的视野范围,这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做的重要工作。
首先,可以对研究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电子档案。在研究生复试、入学等阶段进行全覆盖的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表现出的人格特征、症状表现等,甄别具有危险信号的个体,初步建立需要关注学生信息库。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对这部分学生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进行约谈,进行二次筛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关注。
其次,定期进行研究生特殊学生的摸底排查工作。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心理协会、主要学生干部进行信息搜集,导师通过开会、个别谈心等多种途径全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面临的困境等,对已经在信息库里面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排查,进一步确定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库要进行实时更新,不断完善学生的相关信息资料和动态心理信息,可以与学生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结合,提供更加全面的学生背景资料、家庭状况、成长经历等,一旦出现危机,能够更加迅速地启动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帮助。
(三)危机干预体系的人员队伍
要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要包括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专职人员等。目前我国研究生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因此在这支队伍中我们要特别突出研究生导师的主体地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危机干预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定期听取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要努力形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要加强科学研究,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适应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组织实施
(一)构建危机干预体系三级网络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于有效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及危机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三级网络的第一级由专门负责研究生工作的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统筹规划、信息整合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危机干预举措、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等。第二级由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研究生辅导员组成,这一级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协调功能,一方面通过观察研究生外在表现、从多种途径搜集的信息等来评估研究生整体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将在评估基础上确定的重点关注对象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共同协商采取应对措施。第三级由研究生主要学生干部、宿舍长等学生群体组成,主要负责信息搜集和上报、提供寻求帮助的途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朋辈心理咨询等。这三级网络在各自层面发生作用,并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层面作用的发挥,形成一个布局严谨、环环相扣的危机干预网络[2]。
(二)有效把握信息搜集和信息监控
首先,要保持信息搜集渠道的畅通,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逐层报送,采取校院协商的方式,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这能为学校职能部门正确把握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心理危机的成因和性质等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各级环环相扣,逐层报送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避免信息的疏漏。其次,对信息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危机案例显示,一些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当事人可能通过网络等传播途径发出危机信号,因此,通过有效途径对信息进行监控,提前预警并进行评估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此外,一旦校园出现危机事件,学校应该把握舆论导向,利用一切信息传播途径,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危机信息,做到既要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同时也避免危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加强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台等校内媒体管理的同时,也要引导社会媒体从教育的角度报道事实的真相,以免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实施多种干预途径和干预方法
首先,利用多种途径构建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24小时危机救助热线电话、设立网络心理咨询、心理访谈室面谈等途径,为研究生提供全面周到的心理咨询服务。高校资源丰富,可以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人员、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及心理辅导员等师资力量共同开展工作。其次,重视朋辈互助,有效构筑社会支持网络。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研究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亲人、教师、朋友、团体组织等,而朋友在这个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针对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朋辈互助教育。通过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朋辈咨询员,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利用他们在研究生群体中年龄相近、兴趣相仿、压力事件相似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和引导周围同学度过心理危机时期,在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第一课堂中
首先,研究生可以参照目前高校主要针对本科生所开展的320心理健康教育周、525心理健康教育节等活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心理沙龙、心理短剧、橱窗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方面的相关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特别要积极发挥研究生社团组织在活动组织、宣传方面的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融入到第一课堂教育中,运用专业教师的力量,开展渗透式教育。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生命教育等开设为必修或选修课程,课程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掌握缓解压力和调适情绪的科学方法,有效解决学生在职业抉择方面的困惑等,对于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政.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探析[J].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2]张娟等.研究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干预机制构建探析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