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到“防”大数据是立项之本
2015-11-20
今天的医疗产业各个链条上对于重大疾病的预防都有着深刻的认知,做好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整个医疗产业以及社会安全稳定都起到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产业逐步步入了一个从“治”到“预防”的时代。
然而,要想做好疾病预防,大数据就成为了医疗预防时代的立项之本。事实上,大数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先知”,它可以将那些未知的或者已知的疾病的结果提供给医疗机构以及监管等部门,使他们能够针对疾病做出应对方案,从而为民众做到更早、更快、更好的疾病预防以及得到治疗,控制风险,促进安稳。
大数据推动医疗健康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推动了新一代医疗健康变革,它为未来医疗健康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
首先,它能够增加民众疾病预防能力。通过大数据可以预测出常见的疾病爆发区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区域范围会逐渐缩小,使得民众可以针对疾病提前做出全面的预防与治理。
其次,它可以助力政府等相关部门更好地洞察疾病爆发时间、区域以及做出应对策略,借助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如百度大数据等能够助力监管部门实现重大疾病预测以及风险的管控。
第三,对于医院而言,通过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更加快速清楚的预测到疾病发展的趋势,这样在大规模爆发疾病的同时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医疗治疗资源的储蓄和分配,优化医院资源。医院通过采用百度大数据平台上的百度疾病预测,能够提前“捕捉”到这些预测数据信息,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推动大数据数据采集及标准是关键
对于大数据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国际上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民众的疾病预测。比如美国的部分医院已经通过大数据技术来预测到哪些人会生病,但国内医院大数据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数据采集难、量小问题。收集数据是大数据基础,如果医院能够采用语音技术,记录下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问诊数据,当日均采集到一万人的病情或者更多病人的病情包括看病的次数等数据时,通过语音技术将产生成千上万的数据量,然后面对如此大的数据量借助如百度大数据引擎等第三方大数据平台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价值。
另外,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将加大数据的采集力度,为医院提供实时的海量的数据。结合百度大数据引擎的应用,可以更便捷地对可穿戴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据了解,百度大数据引擎包括了百度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等组件。其中,百度开放云能够提供的图像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医院开展大数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与分析。同时,通过对于与百度地图(LBS)的结合应用,可以使得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更加的全面,进一步提升了医院驾驭大数据的能力,为更多的民众提供疾病预防以及治疗能力。
其次,从数据本身来讲,传统行业的数据更多是结构化的标准数据,但医院更多是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在开展大数据时要关注数据标准化。
未来医院会把HIS系统放在云上,医院将没有服务器、信息中心,所有的数据、数据分析都可以基于像百度云这样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对于医院而言需要的只是网络架构即可。如果在云端有统一系统,数据能够通过云来实现共享,那么,医院开展大数据价值将显而易见。
尚需完善医疗预警机制
百度商业市场部总经理陈志峰对大数据的挖掘管理做了一个想象的比喻,他说,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子弹在飞与击中目标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看客心态,射击者心态,与我们当下的一种环境十分相像:大数据与公共卫生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间,大数据技术之于公共卫生就像一颗高速飞出的子弹,一直飞在空中,无法真正为公共卫生提供成熟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陈志峰坦言,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中,一般要求医生在发现新型流感病例时告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但这种处理方式有一个致命弊端:流行疾病的传播性远远快于后置传递的信息——人们都会在发病多日后才选择医院就诊,从就诊到医院发出诊断预警信息,这其中约有一至两周的滞后周期。这也就直接导致,当一场流行疾病真正在公众中爆发时,可能错过了最佳预警时期。所以,在公共卫生流行疾病的管理中,如何抓住这往往被忽略的黄金一周成为关键。这一时期中,人们在网络上询问各种关于病症的问题,以及自我治疗的方法。无论是询问病症关键词,还是药品关键词都可以成为大数据预警的触发机制。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发现不同病症的地域分布、触及人群广度,并结合医疗工作者丰富的经验值来组合判断流行疾病爆发的可能性。
这种尝试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管理,分析实现流行疾病预警管理的模式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的认同,他认为,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上的作用很关键,通过大数据可以在流感到来之前为人们提供一些解释性信息,为流感的预防提供缓冲时间。
陈志峰强调,大数据终于不再只是飞,落地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这个数据库的模型可以更加丰富,例如:在数据收集端,通过智能移动健康设备实现个人健康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即可输送至公共卫生管理大数据库,也可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电子档案。在数据利用端,通过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可实现家族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实时监控,并对此实现长期对症治疗。
来源:《中国电子报》、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