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恨水的爱国诗

2015-11-20盛永年盛玲

党史文汇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张恨水爱国国民党

盛永年+盛玲

张恨水是“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老舍语)。他一生写了130余部长篇、中篇小说,外加诗文、词章,洋洋五千万言。他却长期被冠以“蝴蝶鸳鸯派”之名,许多著作被当作“禁书”打入冷宫。其实只要读了张恨水的著作就会发现他是一位很有骨气和良知的中国传统文人。由此使他在国家兴亡、民族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创作了大量揭露日本鬼子残酷屠杀中国人民,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以及要求请缨杀敌的著名诗篇,受到后人青睐。

要洗关东万里图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亡国的阴影在张恨水心里挥之不去,他愤怒地拿起手中之笔,在短短两个月内写了一系列的爱国短文外,还写了大量的爱国诗词,如《健儿词》7首、《咏史》4首等。

他在《健儿词》中大声疾呼:

含笑辞家上马呼,者番不负好头颅。

一腔热血沙场洒,要洗关东万里图。

在《咏史》诗中,他借古讽今:

六朝金粉拥千官,王气钟山日夜寒;

果有万民思旧蜀,岂无一士复亡韩。

朔荒秉节怀苏武,暖席清谈愧谢安;

为问章台旧杨柳,明年可许故人看。

他还满腔热情地歌颂那些奋起抗日的中华儿女:

背上刀锋有血痕,更衣裹剑出营门;

书生顿首高声呼,此是中华大国魂。

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女性,渴望她们都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笑向菱花试战袍,女儿志比泰山高。

却嫌脂粉污颜色,不佩鸣鸾佩宝刀。

他在创作《健儿词》时,激情难抑,几乎是振臂高呼。他深深懂得在“外寇深入,国无宁日”的时候,如果“犹言非战,更何异率吾民束手就缚之余,且洗颈而就戮?”他把《咏史》诗当成了一曲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赞歌,写出一位富有良知的文人的心声。

这些诗或抒情或叙述,情思高邈,与陆游、辛弃疾悲国之音甚近,颇有古代爱国诗、遗民诗的情韵。

二十万人齐卷甲

张恨水为人正直,向往自由,保持着自我高洁的情操,他鄙视“为五斗米折腰”的蝇营狗苟者,他内心深处的这种正义感,此时恰与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坚持抗战的时代潮流不谋而合。后来,他的进步主张和对国民党的讽刺、揭露,得到了共产党的认可与赞同。据说,陈立夫曾因他给《新华日报》写稿,斥责怒骂当时国民党宣传部的人说:像张恨水这样有影响的作家,怎么也被《新华日报》拉去了?

1938年2月24日,张恨水在重庆《新华日报》副刊上发表了《怒吼吧,八路军!》一文,对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期望。3月12日,他写的《茅屋新存》开始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至4月8日,每日一到两首,内容多是借古讽今,抨击时弊。同时,对腐败的国民党军队也给予充分揭露。徐州会战失败,他赋诗3首:

其一

谁解唇亡齿亦寒,危梁燕雀尚争官。

潼关不是咸阳道,也做诸侯壁上观。

其二

登台袍笏唱腔新,虚弄干戈莫当真。

二十万人齐卷甲,伤心岂独孟夫人。

其三

大江何处阻楼船,赵宋兵来一檄传。

应记今非司马氏,更无公爵 刘禅。

这三首诗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摆在战场上,虚弄干戈,不堪一击,一溃千里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同时警告国民党贪官污吏,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尚在那里如“危梁燕雀”争官夺吏,一旦国家灭亡,想做刘禅那样的儿皇帝都不可能。读之使人义愤填膺,痛恨国民党无耻至极,不亡党亡国,岂非怪哉。

1939年6月12日,蒋密令国民党第二十九集团军包围了湖南平江新四军通讯处,杀害新四军指战员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张恨水收到了当时中共驻重庆代表团成员董必武发来的讣告,愤慨之极,提笔为“平江惨案”写了一幅挽联:“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这幅挽联蕴含着诗人对国民党的极大愤懑,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溢于言表。

国如用我何妨死

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爱国和有着民族气节的人,他虽然不过问政治,不参加任何党派和文学团体,但在爱国和抗击日军的胆略上他从不后人。他认为这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和关键时刻,他愿意摇旗呐喊,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他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

“九·一八”困难来了,举国惶惶。我自己也想到,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是个书生,是个没有权的新闻记者,“百无一用是书生”,惟有这个时代,表现得最明白,想来想去,各人站在各人的岗位上,尽其所能为罢,也就只有为此聊报国家而已。

因此,他写出了大量的抗战文学作品,以致自己都上了日军特务的黑名单,不得不离开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北平。

1934年冬,张恨水从北平来到南京,看到日寇在沪宁地区横行霸道,作恶多端,有感而赋诗一首:

不必功名等白头,早将心迹托浮鸥。

国如用我何妨死,事总图人大可羞。

腹俭已遭家室累,卖文还作稻粱谋。

凭栏无限忧时泪,如此湖山号莫愁。

诗言志,这些掷地犹作金石之声的诗句正是张恨水的心志。为了国家民族,他愿意牺牲一切投笔从戎,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这并不是书生的浪漫情怀,而是他身体力行要做的事。1937年底,他为了抗日毁家纾难,手提一只行李箱只身入川。途经武汉时,看到许多爱国有心而报国无门的人,内心充满愤慨与无奈,这时传来了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他在震惊中更感到无比的愤怒!他虽是一介布衣,但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要用可以调动的一切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这个时候,他的四弟劝他把《南京人报》的机器扔了,干脆回家乡大别山打游击去。这个建议,使张恨水怦然心动,他想到家乡大别山区重峦叠嶂,林密山险,正是打游击与敌周旋的好地方。“国如用我何妨死”,这个愿望和诺言可以实现了,他愿意用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号召组织一批爱国青年加入到抗日的行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他虽已过不惑之年,但仍热血沸腾,他同意了四弟的建议,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此举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拒绝。

张恨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从熟人那里得知,原来国民党十分害怕民众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形成势力被共产党利用。对此张恨水失望愤概之余,只好把请缨无路的怒火全部书于纸上,写出大量抗日游击战的小说、散文、诗歌,教育了大批爱国青年,为促使他们走上抗日杀敌之路发挥了作用。

国贼当诛不足惜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恨水率领全家,于1946年2月离开重庆飞赴北平。一到北平,他看到一种令人痛心的怪现象,从重庆飞来的那些“接收大员”,在国家需要中兴之际,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一些所谓“身为伪朝,心存汉阙”的汉奸勾结在一起,置身豪华的朱门大宅里,日夜陪伴内奸、艺伶、舞女,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的奢靡生活。他对此气愤至极,写了《重庆客》3首,发表在《新华报》上,矛头对准接收大员痛斥:

其一

先持汉节驻华堂,再接轻车返故乡。

随后金珠收拾尽,一群粉黛拜冠堂。

其二

收复幽燕十六州,壶浆箪食遍街头。

谁知汉室中兴业,流语民间是劫收。

其三

昂头无外亦豪哉,掠过黄河万事哀。

解得难民恩怨在,逢人不敢道飞来。

多么愤慨失望,又多么大胆!这3首诗把“接收大员”的贪婪荒淫,被“劫收者”的无奈描写得何等的淋漓尽致,道出了国人不敢道之言,吐出了难以吐出之恨怨。他把“接收大员”们大搞“五子登科”——搂金子、占房子、玩女子、抢车子、吃馆子的丑态,燃犀烛照,纤微毕露,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敲响国民党的丧钟。

然而,最使张恨水痛心的还不是战争给北平带来的创伤,而是那些在民族存亡关头,丧失气节,甘心认贼作父的“故人”。为此,他赋诗明态:

其一

苏武难为学李陵,争言叛国客何曾?

相逢欲恕真难言,我是书生识爱憎。

其二

八载豪华极其身,甘心叛国其无因。

重来唯一伤心事,孽镜台前有故人。

其三

国贼当诛不足惜,妻儿惭愧盼垂青。

旧交民巷封皮在,一过驱车不敢停。

其四

我敬高阳齐夫子,八载家居户永扃。

多少歌坛听曲友,祗君才不愧梅伶。

这里所说的齐夫子是指齐如山,京剧剧作家,梅兰芳的代表剧《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凤还巢》等剧本均出自齐如山之手。齐困守北平时任日伪威逼利诱绝不屈服。为避免被日伪利用,闷坐家中拒不接见任何亲友,整整8年足不出户,堪与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南北比美。这4首诗,洋溢着一股震天撼地的爱国正气,对那些背叛民族认贼作父的卖国者,他羞于为伍,不认为是朋友和故人;而对那些高风亮节、甘于清贫自守的人,他又充满敬意和仰慕之情。这充分说明张恨水是一个是非清楚、爱憎分明、有正义感、有民族自尊心的爱国知识分子。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张恨水爱国国民党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快过关了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