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
2015-11-20廖辉英
廖辉英
某日午后,正在书房工作的我听到门铃声,相当惊讶。大隐于市,除了约好要来见面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访。收费者亦只有两个月来一次的送报者而已。
我打开门,见是两位面带笑容的年轻女性,手上还提了盒蛋糕。直觉地,我认为她们一定找错了人家。
“我们是一楼鳗之村的人,特别来打个招呼。”
我虽仍不知来意,但不好意思再闭门飨客,遂连第二道大门也打开。
“我们刚把鳗园顶下来,改名鳗之村,听说这里都做邻居的生意,因此我们先来打个招呼,以后请多多关照。”
说着,将那盒蜂蜜蛋糕递了过来。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家外食的频率非常高。舍下地处办公区,巷子里的一楼店面,四分之一是精品店,其余几乎全是清一色的餐厅。光舍下所在的这幢大楼,一楼三家店面就全是餐饮店:分别卖日本料理、鳗鱼饭和简餐咖啡。对面则为另几家简餐、卤肉鱼丸店和豆浆、面馆。我曾算过一次,如果我家不开伙,每日用午、晚二餐,轮流在本巷内不同的餐馆用餐,则足足可以有十天二十餐,都能在不一样的馆子享用不相同的菜色。怎么样?将你打败了吧。这还不包括十分钟脚程的夜市与另一条巷子,以及另一条大路上的餐馆在内。在这里住了十多年,跟许多店家都成了老朋友。租金昂贵,即使生意不错,有些人也做不下去,因此,某些店做做换换,着实也换了好几手,估算下来,我们曾熟悉和正熟悉的店家,不下五十余个。
然而,开店登门拜访,这是第一次。不,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是北平菜馆的老板送来一些水果,当时知道他们租、押金加上装潢,花了两百多万(十年前),我们帮他们算了投资报酬率,觉得回收相当困难,因此不敢也不忍收下那些水果。
果不其然,北平菜卖了一年就关店,实在是基本开销太大了。
如今,本巷的任何一家店面,租金每月都在十万以上。虽然生意都算不差,但一客一百八十、两百元的餐,累积起来也相当累人。
每看到新店开张,我们总是热情光顾,并祝福他们开得长久兴旺,毕竟,台湾的繁荣,全是靠这些勤奋而孜孜矻矻的小生意人啊。
(选自台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赌一场爱的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