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医疗机构人才荒(上)
2015-11-20本期话题
本期话题
任何竞争到了最后,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医疗机构也一样。最明显的就是民营医院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前者缺人,后者既缺钱更缺人;公立三甲呢?也许貌似不缺,实则不时有各种人才流失现象,特别是某些三甲,在畸形的迅速扩张之下,更显缺乏人才。
而人才荒这个问题,也需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譬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缺人肯定不是好事,不但有违“强基层”的大方针,也间接地造成了各大三甲医院的“战时状态”;而民营医疗机构,也要大致分为三种:莆田派、非莆田派、高端私立,每一种缺人的情况又各有不同的深层原因。
Part 1
浅议公立和民营医院的人才观
由于医疗人才的重要地位,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当前医疗机构的两大主体,公立、民营医院现阶段的人才吸引和留用状况如何?本文从求职者来源、招聘渠道、薪酬绩效三个方面出发,管窥公立和民营医院人才观的异同,以期为二者提供借鉴。
求职者来源
由于现有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公立、民营医院的人才供需情况存在着极大差别。一方面,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人才趋之如鹜,人才储备极为丰富。而另一方面,民营医院的发展却深受人才匮乏所累。目前其人才队伍主要由从公立医院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由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层人员,整体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这不难理解,一般医生在公立医院供职几年后,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比较可观,加上有科研项目的支撑,职业生涯发展较为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立医院的中坚力量往往不大轻易离开原单位。
然而,受编制晋升、工资待遇、工作强度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优秀人才向民营医院流动,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于莺、龚晓明等为代表的“协和系”。根据丁香人才网招聘统计结果,民营医院招聘职位需求较上一年上涨了87%,求职应聘者上涨了133%。某民营医院短短几个月内收到近千份简历,其中不乏有知名三甲医院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
此外,丁香园还曾针对“民营医院让你心动吗”这一话题展开了微话题讨论。476名体制内受访医生中,82%表示“愿意走出体制”;仅18%表示“不愿意走出体制”(对该组数据,小编表示质疑)。141名体制外受访医生中,55%表示“觉得体制外挺好”;45%表示“希望走进体制内”。
由此可见,在现有利好形势下,加上民营医院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之前优秀医疗人才向公立医院“一边倒”的情况将有所改观。民营医院的求职者来源会越来越宽,这也将进一步带来现有医疗领域招聘格局的变化。
招聘渠道
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会更愿意在招聘方面有更多的投入来吸引人才。现阶段,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各招聘渠道的投入和效果上一般有以下几类:
招聘渠道
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会更愿意在招聘方面有更多的投入来吸引人才。现阶段,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各招聘渠道的投入和效果上一般有以下几类:
指医院和部分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合作直接从学校引进人才,或者每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招募人才。一般大型公立医院和学校合作引进毕业生的较多,中小型医院则选择参加校园招聘会。有些非常看重品牌建设的民营医院,还会选择在校园招聘会期间开展医院专属的宣讲会,以吸引优秀医学毕业生。
指除了自主招聘渠道之外,选择业内具备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或者纸质媒体进行招聘。一般来说,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及招募效果胜于传统纸质媒体,但因为费用较高,中型以上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采用得比较多。另外,也有不少品牌民营医院选择新媒体来开展人才招聘工作,收效较好。
一般设置在展馆或者人才市场。这种形式常见于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基层岗位员工的招聘。
指利用医院现有的员工资源,请他们推荐人才参与招聘选拔。内部推荐相对而言成功率较高,但周期一般很长,所以更适合个别岗位的招聘。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指通过猎头公司协助招聘一些较为高端的职位。一般猎头机构推荐人才,都是经过筛选,人才到岗后再支付猎头款项,因此招聘成功率较高,上岗效果也比较好。但因为猎头机构招聘的岗位对年薪都有最低要求,因此招聘费用要比常规的招聘方式高很多。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新建医院、民营医院,特别是竞争激烈的地域,没有太大优势的医院采用猎头招聘较多。过去大型公立医院用到猎头招聘的机会不多,因为他们自身的品牌与地位已经足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加盟。然而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启用猎头服务。据悉,今年起,杭州、厦门等多个地方的卫生计生委已出台政策,对猎头招聘给予大力支持。
薪酬绩效
公立和民营医院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人才吸引环节,还体现在人才留用这个层面。在留住人才这方面,薪酬绩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总体而言,在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占比较少。在丁香园开展的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研中,共有20834名医生参与调研,94.1%受雇于公立医院。因此,该调查更多反映的是公立医院情况。该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年收入的各来源中,基本工资所占比例最高(47.7%),其次为医院奖金(27.4%)和科室奖金(17.7%),这三项占到了医生总收入的92.8%。同时医生们认为“医院或科室效益”(81.2%),“职称及年资”(60.4%),“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53.0%)是影响个人收入最主要的三个因素。由此可见,公立医院的医生工资与个人劳动量关系不大。
而民营医院借鉴了企业及国外的管理理念,薪酬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一般都会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让医务人员的待遇同其工作量挂钩,对于如何支付加班费、每年的薪酬增幅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而往往这方面幸福指数较高,这成为了民营医院吸引人才的核心因素之一。
近日来,关于福建三明市医生实行年薪制的举措广受好评,也引发了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热议。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介绍,公立医院薪金制的基本特征归纳为“高水平、不挂钩、透明化”:“高水平”即医生薪酬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所谓“不挂钩”,即薪金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由于公立医院属于公共部门,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一方面,薪金制可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经济利益的干扰,一切均以患者为中心。另一方面,凭借严格的准入资格管制、岗位竞争及适当的绩效考核,又可弥补激励不足这一问题。因此,年薪制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由于管理体制不同,公立和民营医院在人才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随着医疗改革进入深刻变革期,二者之间在人才吸引及留用方式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动态变化。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才竞争的加剧,公立和民营医院也势必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医务人员的整体从业环境。
来源:卫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