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探索
——以辽宁省部分高校为例

2015-11-20王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辽宁集群

王洋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探索
——以辽宁省部分高校为例

王洋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新趋势和新发展,对行业划转院校的概念和特征,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行业划转院校的内容也需要不断第拓展;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更需要探索和创新。

行业划转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行业划转院校在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社会、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行业划转院校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和发展时期。充分发挥行业划转院校办学优势,强化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

一、行业划转院校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业划转院校的概念

行业院校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国民经济对各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由原中央或地方行业部门主办并提供资金支持,重点面向各主管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服务、与所属企业合作关系密切的高等院校。

(二)行业划转院校的特征

行业划转院校主要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曾由行业部门管理和指导;二是其学科专业主要围绕行业的产业链进行设置;三是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服务于行业。

目前划转到辽宁省管理仍然独立存在的普通本科院校共有18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42%。在辽宁省18所行业划转院校中,以工科为主体,有理工科院校12所,占总数的66.7%,其他农业院校2所、医药院校2所、财经院校1所、体育院校1所,充分体现了行业划转院校以工科院校为主体的特点。优势学科涉及煤炭、石油石化、航空航天、冶金、化工、电力、国防、机电、轻工、农业、水产等学科门类,其学科设置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的结合度比较高,能够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较强的综合支撑能力。

二、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内容

(一)提供人力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该意见对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为了发挥高等教育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行业划转院校的首要功能就是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13年,辽宁18所行业院校招生总数为65994人,是划转前22755人的2.90倍,学生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硕士博士数量逐渐增加。

除了为地方经济培养大量所需人才之外,同时也提供就业机会。从就业角度看,行业划转院作为大型的招聘高级人才的用人单位,具有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二)提供科技支持

据2014年数据,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18所行业院校中有12所院校的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在60%以上,有9所院校的省内转化率在80%以上。如表1

表1 2014年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划转院校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与帮助。学校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建设,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各类项目为载体,促进以专利授权、实施和转让以及科技成果在企业中应用情况为具体体现形势,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孵化和产业化。科技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在高端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三)提供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咨询

行业划转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除了为本地直接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科技支持服务于区域经济之外,可以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如技术指导、管理咨询等决策咨询服务,既可推动自身科技成果的转化,解决高校科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通过决策咨询服务又反过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三、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方式新探索

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支持”的互动发展理念、主动融入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更主要的还是要创新服务的形式,建立行业划转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之间有效的“对接”机制和平台。

(一)校企联合办学,实现资源互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变

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在应用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上可以更直接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行业划转院校具备良好的行业背景,与企业之间已经有一定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区域重点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依托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在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和政府部门、地方企业联手,面向区域重点产业,成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构建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相衔接的创新平台,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共享技术设备资源、捆绑申报研发项目等方式,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整体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行业划转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较为紧密,行业院校在原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的工业布局背景下,具有比较扎实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行业划转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需要,建设重点实验室、创建产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等重大学科平台建设,主动为行业产品研发、创业产业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3]。

(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支撑点,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则是体现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彰显高校办学价值的重要所在。将服务区域经济作为地方高校重要职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科的发展。强大的学科优势,可以为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必须具备预测和引领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没有强大的学科支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原动力和后发优势,从而制约高校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范围以及可持续。

(四)布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接辽宁地方产业集群

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指出,目前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二五”时期要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辽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以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多种举措,工业产业集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显著经济效果。沈阳装备制造、大连软件服务、本溪生物制药、阜新液压、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铁岭专用车等10个产业集群已完成千亿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辽宁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建设为辽宁行业划转院校提供了发展的舞台[4]。由于行业划转院校具有先天的行业办学优势,目前已形成划转院校与产业集群的全方位、深层次对接,8所行业划转院校总计对接40个产业集群。如沈阳药科大学对接本溪药谷产业园,沈阳工业大学对接铁西电气及配件产业集群、辽宁科技大学对接营口镁质产业集群、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对接抚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对接沈阳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等。划转院校对接产业集群为辽宁经济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学校发展提供的更广扩的空间。

[1]陈晓阳,姜峰.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16):24-26.

[2]葛继平.高等工程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41-44.

[3]林莉,李佳馨,孙航.面向协同创新的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07):66-71.

[4]董新伟.行业划转院校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战略选择--以辽宁行业划转院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76-80.

G640

A

1671-5993(2015)04-0019-02

2015-11-10

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GL045),《提升辽宁行业院校影响力打造区域经济优势的对策研究》。

王洋(1980-),女,辽宁康平人,辽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辽宁集群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辽宁舰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01海上辽宁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