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2015-11-20王寿萍
王寿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小学)
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王寿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小学)
解决问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创造力等都体现出来,而让学生“悟”出数学思维,掌握解题的方法,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另一教育意义。对此,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指导策略,力求让学生由“解”至“悟”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小学生;实践能力
“悟”既是佛学用语,又是哲学思想。无论是“参悟”还是“领悟”,都有“当头棒喝”的含义,小学生面对问题管窥蠡测,因此,既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解题,只有通过大量实践而“顿悟”,才能形成“解题思想”,进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大量的解题过程,如果不能领悟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悟”的能力,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悟出解题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数学题,因此,解数学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小学生反感解数学题,并且,枯燥乏味的解数学题更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之所以解题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规律,或者说,并没将技巧转化为技能。严格来说,有很多奥秘和技巧都隐藏在看似简单的解数学题中,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以及“悟”出解数学题的规律。
小学中段学生已开始接触乘、除、分数等较为复杂的题型,因此小学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解数学题的技巧。在实践中,教师可教会学生灵活掌握数字0,1和余数的用法,以此来引导学生解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0”的用法:
数学题:(1)1300×3=?(2)1600×5=?(3)470×3=?(4)5008×5=?
解题思路:数中间或末尾的0都占一个数位,因此,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时,不管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需要一个一个地同乘数相乘;遇到被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然后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0,填写0的个数要与被乘数末尾的0的个数相同。
解题:
再如余数的用法:
数学题:已知今天是周三,那么20天后是周几?
解题思路:每周7天,以周一为第一天计算,那么周三则是第三天,所以解题方法为:(20+3)÷7=3……2,答:再过20天是周二。
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巧妙解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a-(b+c)= a-b-c;反之,则a-b-c=a-(b+c)。再如,接近整数的运算可以采用“补数”和“减数”的方法来加快运算速度,如:198+68=?观察发现,加数“198”加“2”即凑成整数“200”,那么,在计算时则可列式:198+ 2+(68-2)=266。总之,要让学生多解题、多练习,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悟出建模思想
当面对抽象的数学题时,首先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记忆表象建立模型,其次将题中的数字代入模型,从而提高解题效率,这就是建模思想的体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建模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转化为技能。
以“混合运算”一课为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初次接触混合运算,用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数学题则有些困难。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解混合运算题时将题转化为实例。
例如,首先列出混合算式:50-3×8=?
其次,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例,并建立模型:小明用50元钱分别购买了圆珠笔、笔记本和直角尺,而三种商品的价格都是8元,此时小明身上还剩下多少钱?
解题思路:毫无疑问,题中涉及了乘法,即“3个8”,而这正是小明花掉的钱;用原有的“50”减花掉的“3个8”,即为小明身上剩下的钱数。
(1)提问。用数量关系来解释,这一例题则构成了上面的算式:50-3×8;但算式中的50、3和8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对象,如50元钱,3种商品和单价8元。那么,要解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2)将数字代入模型,并引导学生解题。50元钱是总的数目,小明购买了3种价值8元的商品,用加法来计算即是3个8,这说明小明花去了24元钱。50-24=26,因此,在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中的数字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一种纯数量性的知识。长期按照数字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学生所学到的则是一组组数量关系,而这种数量关系是极具理论性的,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将数字转化为有形物质,如此,则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掌握解数学题的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解决问题”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厚度和深度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成长并学会技能的过程,而这正是教育实施的最终目的。因此,重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悟”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媒介。
王书秀.新课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