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设置“路标”
——浅谈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015-11-20周辉
周辉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图影小学)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设置“路标”
——浅谈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周辉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图影小学)
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当前小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存在严重的网络道德问题:在群里乱说脏话、转发暴力图片、随意诋毁他人等行为随处可见。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为学生设置“路标”,以便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让“信息高速公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信息高速公路;小学生;网络道德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其速度之快,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容量之大,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此外,信息来源、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
自从一篇题为《我家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的课文走进小学课堂,“信息高速公路”便渐渐被小学生所熟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精彩多变的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维的平台。上网查资料、看视频、聊天……逐渐成了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控、自制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很强,再加上“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岔路口”很多——色情信息传播、暴力游戏、网上诱拐、不良行为导向等极易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设置“路标”,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让“信息高速公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是刻不容缓的。
一、对小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的必要性
1.网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加强网络道教育
网络的产生迎来信息爆炸的时代,缩短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由于现代网络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网络伦理规范体系缺失,导致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也不乏一些迷信、色情,甚至反人类的垃圾信息。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很多人可以自由上网,甚至在网上接触一些不良信息或发表越轨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使得网民们的网络言行往往随意放纵,网上与网下判若两人。这些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良好的网络习惯应从小抓起。
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在警示教师不容忽视网络道德教育
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论调、思想的冲击。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对于辨别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我们教师来说,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正如北师大教授劳凯声说:“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由此可见,当前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与重要性了。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严重缺位需要每一个教师高度重视网络道德问题
根据北京市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信息技术课上经常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老师占39.7%,信息技术课是小学阶段唯一一块正面接触网络的阵地,但在这一阵地上网络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因此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研究与关注的课题。就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而言,有31.6%的学生回答老师没有进行网上学习的指导;有56%左右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指导如何网上自护;有50%多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指导上网要守法;有37.2%的学生回答老师没有进行网上友好交往的指导;有35.7%的学生回答学校老师没有教育上网要自控。可见,在学校网络德育的内容方面是最薄弱的。首先是网上自护指导,其次是上网守法指导。但即使是教育最多的上网自控指导,也仍有35.7%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这充分说明在小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与迫切。
二、对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又该从何处着手
1.师者,须以身垂范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的同时,必须以身作则,以自身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得当地引导,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加强学生用网的监控与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面对“信息高速公路”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庄的场景,提问学生:幸存的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引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发挥想象,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雨点儿》一课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半空相遇,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以这段语言交流为基石,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1)小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2)大雨点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3)小朋友若是小雨点儿或是大雨点儿,你又愿去什么地方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不仅得到了较好的口语交际训练,也受到了一次人生观教育。不管以何种方式指导,教师都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发表见解。切忌“统一思想”,只要想象合理,符合角色性格发展的逻辑,都应给予肯定。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仅仅依靠课内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积极地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丰富学生的语言;或适当地布置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中进行交际,切实提高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有意识地布置了以下交际作业:
1.去超市购物:让学生了解文具的种类、特点、用途等,并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流,听一听售货员是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推销商品的?
2.把朋友带回家中,应该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
3.放学回家,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可口的饭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4.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参加国家纪念日的宣传,参观孤儿院献爱心活动,你有哪些感想?应该怎样适度与别人交流?
在交流时教师适当点拨,与别人交流时要注意:(1)有同情心;(2)说话要委婉动情;(3)要多说鼓励的话。同时领悟到关心他人、真诚相待的乐趣,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
四、教师要注意引导口语交际的评价
在口语交际中,好的固然要肯定,但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2)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3)评仪态,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在评价时,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口语交际课是轻松的、自主的。要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反映,是知、情、言、行的统一体,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要把语文课内和课外的口语交际训练综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良好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杨晓明.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1(2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