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19李淑秀

中外医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感染控制预防性护理血液透析

李淑秀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总时间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发生感染事件,对照组感染率为27.6%,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X?=5.851,P=0.016);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2±3.7)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23.8±4.5) d(t=0.8945,P=O.OOO);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7.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8.4%(X?=5.851,P=0.016)。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应在血液透析中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

[关键词] 血液透析;预防性护理;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36-03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终末期肾病病人需要依赖长期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南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容易出现感染,影响透析效果,相关报道也显示感染是造成维持性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透析时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该研究在2012年1月-2014年5月将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感染控制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1例:16例,年龄在25~69岁间,平均(47.1±5.2)岁,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有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共有27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2例:16例,年龄在27~70岁间,平均(47.6±5.0)岁,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有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共有2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肾病变疾病,需进行血液透析者;②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③不存在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急性水中毒等急诊透析指征者;④无精神病史,认知能力正常;⑤治疗依从性高,配合护士进行相关护理工作;⑥知情并自愿参与该研究者;⑦临床资料完整,顺利完成该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②存在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有恶性肿瘤者;④曾有精神病史,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⑤长期卧床患者;⑥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相关护理的实施;⑦临床资料缺失,中途退出该研究。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透析前,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宣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预期效果,降低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自我加强对感染的控制;日常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定期消毒,注意适当通风;病情监控:严格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刻报告主管医生。

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①成立预防感染小组:由护士长牵头,若干护士组成一个预防感染小组,小组成员接受严格的感染控制培训并考核合格;②加强感染的监控力度: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对工作人员手、反渗水、透析液、物体表面、科室内空气等实施微生物监测;每隔3个月对反渗水、透析液实施内毒素监测;每天采取紫外线照射透析室1 h;每天采取含氯消毒剂对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2次;每天对消毒隔离进行检查,每天开窗通风超过30 min,2次/d,中间清场,保证通风;每次透析完毕后,应更换新床单,维持病房清洁;进入透析室前,所有人员均严格佩戴口罩和帽子、穿好工作服、换鞋子;在导管留置、血液净化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限制家属陪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③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导管留置之后的注意事项,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对于高龄、透析龄长等高危人群应加强宣教;在透析日,嘱咐患者穿刺处尽可能地少接触水,在洗澡时可采取邦迪保护针眼,并用保鲜膜同定,维持置管部位清洁;严格同定好穿刺导管,防止穿刺点部位挪动,避免穿刺点因受压出血,可对穿刺点部位消毒3次,采取干燥的、无菌的敷料覆盖穿刺点,每隔24 h换药,若穿刺点受到污染或者出现潮湿,则应及时更换;进行相关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进行手消毒;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渗出等,对可能存在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④提高病人抵抗力: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下尽可能做有氧活动,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影响病情;合理膳食,适度补充营养,避免热量过度摄入。

1.5 观察指标

①不同组别住院时间的比较;②不同组别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③不同组别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出院前,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其结果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满意度。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X?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发生感染事件,对照组感染率为27.6%,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X?=5.851,P=0.016),见表l。

2.2 不同组别住院时间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2±3.7)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23.8±4.5)d(t=0.8945,P=O.OOO)。

2.3 不同组别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7.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8.4% (X?=5.851,P=0.016),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肾内科患者呈现增加趋势,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对于此类患者可通过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存期,挽救宝贵的生命。由于血液透析过程对周围环境要求高,稍有不当,很可能引发感染,因此血液透析室成为院内感染高发病区。该研究基于目前血液透析的感染现状,提出预防性护理来控制感染,该护理在预防感染中的作用在于:①感染护理小组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感染预防意识,在日常护理中能够发现潜在的感染源,有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②感染监控有利于规范监控行为,保持透析室的整洁、安全、无菌,确保血液透析处于安全状态,减少感染的发生概率;③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通过规范行为使穿刺点避免发生感染,及时地发现感染;④人抵抗力和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通过锻炼可以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而合理膳食能够使患者及时地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健康,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⑤预防性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分享感染控制措施,在患者合理的行为和医护人员的合理护理措施下,尽可能地避免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且预防性护理是一个全身心护理措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病情的重视程度,明显地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后的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0.0%、(18.2±3.7)d、97.4%,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27.6%、(23.8±4.5)d、78.4%(P<0.05),表明预防性护理在感染控制中具有确切效果,这一结果与杨娟等的相似研究具有一致效果。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应在血液透析中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染控制预防性护理血液透析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