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学儿童的心理和体育教学
2015-11-19刘静静
刘静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将“心理健康”划入了体育的范畴内,作为其中的一个学习目标,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出发点,从根本上实现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初入学儿童 心理 体育 教学
一、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学生就要摆脱从前在幼儿园所适应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生活,步入他们学龄生涯的正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在这个阶段,心理发展就是要他们主要的生活,教师要在这段时间内帮助他们尽快从心理上消除刚刚入校的恐惧感与不适应感,使他们尽快脱离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环境。对体育学习发生兴趣,并逐步喜欢上体育课,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初入学这个阶段更好更快的适应体育课程,不单单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语言组织教学,往往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表达出来。如儿童最喜欢做的游戏环节,教师们可以以朋友这种身份与儿童一起,这样不但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将体育知识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让初入学的小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们的平易近人,继而逐渐的脱离刚入学时那种陌生感以及恐惧感,让他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体育的学习当中。
二、初入学儿童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
(一)以爱为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对于初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教师们都是陌生的,因此,体育教师们应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当中健康的成长,转变师生之间陌生的关系,使之變得融洽,究其原因是因为对于初入学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对于教师的那种依赖感有时会超越家长,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这亦是推进初入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与小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以爱为名,对其倾注更多的爱心。在授课时,体育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小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与意见要认真回答;在他们感到迷茫时,应该鼓励他们;在他们露出不满的情绪时,要冷静的对待;当他们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引导,及时的传递正能量,时刻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继而逐渐的放下芥蒂,与体育教师亦师亦友。
(二)引入游戏教学法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大量沿用以往较传统的教学法及内容,比如简单的跑步、基础性的体操学习等,完全没有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应该彻底打破这种教学瓶颈,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融入更多的趣味性,让体育课真正的走出课堂,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灵活教学方式,并有效调动起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三)添加情景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应全面把握学生好奇心重、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欢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体操教学中,如果要学生长时间集中到体操学习中,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激情;但是如果当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只是简单的下达了任务而没有适当的引导也是达不到效果的。由于小学生多动的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营造合作机会,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音乐作为体操学习的背景音乐,以此增加体操学习的趣味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以更专注的心态、更愉悦的心情参与体育活动。
(四)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针对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课堂来说,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应以实现从教学方式的单一到多样化的转变,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服务,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釆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拥有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根据每次实践课堂教学情况的不同变化,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其学生和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五)有效运用合作学习
当小学生们进入一年级后,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了长期的群体活动。初入学后,他们之前养成的一些恶习很难在短期内改善,同时对于合作更是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独处,熟悉了“唯我独尊”的生活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的锻炼,一步一步的分步进行,切勿操之过急。在进行分组训练时,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要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小学生们慢慢从心理上接受合作意识,同时,也不可忽略小学生们的“自控”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群体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而当出现矛盾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引导小学生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解决问题。此外,在实际的合作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因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是繁多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全部的学会所有的技能,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教材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重点的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杨军.浅探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90-91.
[2] 周妍,李启迪.论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112-115.
[3] 陈桂生.聚焦学生角色——现今学生价值倾向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 陈鹤琴.小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刘庆云.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研究[J].科技文汇.2013(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