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5-11-19邹力

中外医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败血症并发症抗生素

邹力

[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探究。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4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治愈78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0%;此外,10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小,其中包括电解质紊乱11例,硬肿症7例,皮肤炎症5例、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血培养结果中以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主,占据51%,且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结论临床中根据新生儿病史、体征以及药敏结果选取合适抗生素与治疗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效。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a)-0043-02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非常高,在临床中无特异性特征以及体征,诸多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则会延误治疗,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的关键。该研究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该院儿科门诊接诊的所有104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于收治的104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8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72例,过期产儿11例;低出生体重儿29例,正常儿73例,巨大儿2例;小于胎龄儿34例,适宜胎龄儿60例,大于胎龄儿10例。

1.2 感染途径以及发病时间

生后5d内发病50例,6~12 d为31例,12 d之后23例;具有产前或者产时感染病史者52例,有妊娠晚期发热史者10例,羊膜早破12 h之上患者15例,产期延长患者7例,羊水胎粪污染患者16例,中毒窒息插管患者11例。

1.3 临床特征

该组患儿中常见症状为发热、拒乳、黄疸、呕吐。其中,产生发热症状的患儿21例,出现黄疸症状的患儿40例,出现拒乳症状的患儿占11例,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15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儿17例。

1.4 血培养与药敏实验

1.4.1 血培养取白经兀菌操作程序处理的股静脉血,保持在35度,孵育24 h,并按照《仝困林煌检验操作规程》对单个菌落进行细菌的鉴定。

1.4.2 药敏实验该次药敏实验选取WHO推荐改良后的K-B纸片扩散法(北京天坛药品鉴定所)、M-H琼脂(杭州微生物试剂厂),其药敏实验的结果严格按照美围困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的评价标准。

1.5 治疗

该次研究的104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治疗,在对患儿进行血培养之后,根据患儿的病史、发病时间以及并发症,对患儿的病原进行考虑,选择与疗效接近的抗生素。根据血培养以及药敏实验对患者调整用药,并且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其中,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蓝光治疗、止咳化痰、维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对热卡摄人不足的患者给予白蛋白以及氨基酸。

1.6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该组患儿治疗效果分析

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治愈78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0%。死亡病例这肺炎克雷伯氏菌败血症4例,见表1。

2.2 血培养与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该次血培养研究中,53例患儿以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主,占据51.0%,其中有19例表皮葡萄球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溶血性葡萄球菌,15例中间型葡萄球菌,其次为3例大肠杆菌,2例克雷伯氏菌。其它菌体46例。药敏实验: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得到85%以上,而对青霉素、Smzco。的敏感性仅为20%左右。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以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为8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敏感性仅为20%。克雷伯氏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达到95%以上,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的敏感性仅为70%。

2.3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分析

10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临床表现有所缓解,其中包括电解质紊乱11例,硬肿症7例,皮肤炎症5例、肺炎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其中X2值与P值为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临床中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诊断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临床中的表现具备不典型性,如果一旦症状典型,则病情得到危重,在救治中也比较困难,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因素。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特点以及临床体征,对患儿在围手术期间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疗效接近的抗生素,尽早做血培养。

在该研究中,黄疸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共有40例,但是由于新生儿在出生时病因复杂,患者无明显感染症状,因此会延误治疗。除此之外,败血症的症状还表现在拒乳、呕吐、抽搐等,但是症状无特异性,所以临床中以血培养为主要手段。

3.2 新生儿败血症的并发症与病死率

该次研究中,并发症患者为104例,占据总人数的82.3%,与国内学者报道基本一致。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次研究中死亡人数4例,其中全部死于肺炎克雷伯氏菌败血症。除此之外,53例患儿以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主,占据51.0%,其中有19例表皮葡萄球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溶血性葡萄球菌,15例中间型葡萄球菌,其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硬肿症,皮肤炎症、肺炎,与相关报道相似。

3.3 新生儿治疗与预防

临床中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以综合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的病史以及体征,选择相接近的抗生素,在根据血培养以及药敏实验中对抗生素进行调整。该研究中以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为主,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得到提高,其中包括78例患儿治愈,自动出院2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0%。除此之外,患儿的并发症与治疗前进行相比,也有所变化,其中电解质紊乱11例,硬肿症7例,皮肤炎症5例、肺炎2例。由此可见,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高度重视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临床中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遵守规章操作,加强对自身健康以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加强对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的监护与预防,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该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提出自己的建议,该文在结合理论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观点,比如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因素,患儿治愈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除此之外,在该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方式,虽然治疗显著,但是在检查与手术中浪费患儿的时间,使患儿承受生理与心理上的病痛,因此,临床中利用该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需要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败血症并发症抗生素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