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件方桌啥来头

2015-11-18李心宇

中国收藏 2015年11期
关键词:拉环黄花梨桌面

李心宇

一件家具摆在面前,如何鉴赏断代?比如这件倒垂云头脚大方桌。

一般而言,可由表及里进行观察,即先看外部,再看内里。同时,还要兼顾材料、工艺、纹饰。因为前述几点要素不但体现一件家具的美感,还传递着它的年代信息,即鉴赏者为之断代的依据。

先看家具表面

此件倒垂云头脚大方桌的桌芯无拼缝,是一块独板大料。木材棕眼密乱、两头齐粗,并有牛毛纹、豆瓣纹,颜色淡黄无鬼脸,因油性小而对光线少折射,是典型紫属花梨木特征。桌面边框及四条腿的木材棕眼细密集中成清晰线状,有的部位有波浪状的“宝塔纹”,是榉木特征。

由上述两大表证,我们可断定此件倒垂云头脚大方桌的材料为花梨木和榉木。

众所周知,花梨木盛产大料,又因其色泽纹理与黄花梨相像,便在晚清时期以接替黄花梨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而榉木产自我国江南,在明代曾是江浙地区名贵的家具用材,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当时,榉木家具造型及制作手法多与黄花梨等家具相同,所以遗世的榉木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此件倒垂云头脚大方桌以花梨木和榉木两种木材搭配,不但颜色上相得益彰,还表明用材是经过制作人的仔细甄选的。榉木出自江南,又常用明式做工,让我们初步断定该桌风格为苏作。

细察桌角桌腿

倒垂云头脚大方桌的桌面四角处有裂缝呈里宽外细状,俗称“耗子尾巴”。这是旧家具因干缩抽涨而出现的常见现象,也是从来没被修整过的特征,行内称作“原头活”。旧时鲁班馆匠师叫“原来档儿”或“原来头”,修理时匠师则叫“头茬活”,即此件家具自诞生后的历史中没被动过手脚,也没被打开过,是带着原始信息的家具,加之桌面上的老旧磨痕和水杯印,说明其年代较久远,文献文物价值较高,也提示后人当加倍重视。

接下来再看装饰图案和桌腿。此倒垂云头脚大方桌的桌面下饰珙璧拉环图案(模拟古代玉璧),两侧为葫芦型卡子花。珙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清晚期前,家具上珙璧装饰小型较多,这种大型珙璧拉环装饰出现于清晚期。

两边短枨拉着珙璧,葫芦卡子花连接桌面与短枨,“拉环”的木梢因年久膘胶失效,在短枨的重力下卯眼脱落,使桌面下缘和“珙壁拉环”上缘的短小“栽销”被拉出,桌子呈现松散状态,远不及一根直枨或罗锅枨连接两腿来得坚固,背离了家具坚固支撑功能的原始设计,但这恰恰是清末苏作家具商业化做法的体现——批量生产,重视装饰性。这个做法也明确传达了桌子的年代——清末民国初年、苏作晚期。

桌腿部及牙板边缘均起“皮条线打洼”线。它可使家具部件之间组成的轮廓线更加明晰动人,是明黄花梨家具最常用线条。皮条线打洼贯被苏作家具采用,直到民国时期一向如此。这一点也为我们断定其为苏作提供了佐证。

注重家具内里

翻看倒垂云头脚大方桌的桌底,在“穿带”与桌面结合处粘了黑布条。这是民国时期苏作工艺的特点。

清中期以前,苏州工匠担心家具收缩涨裂,为稳定木性,在底面“挂漆里”,即用瓦灰与漆混合刷于家具底部——一来起加固作用、二来起遮丑(掩盖打磨不精或材料不美)作用。此桌糊黑布条刷薄漆的做法是继清中期以后工艺进一步简化的结果。

以上逐步减化的工艺变化是对苏作家具断代的重要依据,对研究苏作家具工艺史有很高的史料标本价值。

此桌穿带两边采用了倒棱工艺,此工艺一省料、二遮丑;同时还能使视觉更加舒服。倒棱工艺也是晚清以降苏作家具学习效仿宫廷家具工艺的做法。有“木匠不倒棱,手艺没学成”的说法。它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年代信息,是为一件家具断代的参考依据。

通过由表及里的观察,再从材料、工艺、纹饰所传递的种种信息来看,我们可以准确断定,此倒垂云头脚大方桌为标准的清末民初苏作家具,因其正宗、经典、好工艺、好材料,又是原来活,所以较为难得。

猜你喜欢

拉环黄花梨桌面
遭雷击的黄花梨
黄花梨芝仙祝寿纹翘头案苏富比拍出35.28万英镑
海南黄花梨
桌面装忙
U盘报警器
电池拉环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用好Windows 10虚拟桌面
锁一夜光影